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4768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沈大 安(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扎实、灵动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一、阅读教学常规设计,教学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合乎儿童的学习心理和阅读心理。,从学习心理看,加涅的认识过程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是什么” (2)“怎么样” (3)“为什么”,初读课文的问题: 想一想,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初读课文采用这个问题你觉得好不好?,从阅读心理看,阅读的过程一般是“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着重要做好整体流程和局部处理。,阅读教学的三种水平: 第一层次知道一个故事 第二层次明白一个道理 第三层次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1 初读课文,畅谈感

2、受 2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3 梳理巩固,积累运用,1 初读课文,畅谈感受,课文导入能简则简,让学生尽快接触课文 凡有生活经验的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没有生活经验的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教师当讲则讲,学生不知道的不要问,(1)运用阅读期待,激起阅读兴趣,(2)放手阅读课文,留下“第一印象”,读前提出明确要求,首先是了解课文说了什么 有充分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多读几遍 在巡视中发现困难,辅导学困生 采用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3)交流阅读心得,了解学生起点,字词的检查放在什么时候更好? 充分让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确认哪些已经形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明确细读的方向,2

3、合作探究,披文入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其幽必显。 刘 勰:文心雕龙,让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和学生合作对问题进行筛选 确定研读方向,(1)提出疑难问题,确定研读方向,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的教学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注意联系整篇课文,围绕教学目标这个“轴心”。,(2)抓住重点语段,师生合作研读,一个语段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语文知识词语的意义、情味、用法,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方式; 阅读技能朗读、默读、理解、编列提纲; 思维发展提取信息、推论、概括、想象等; 价值取向认识主导价值观并适度深化。,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

4、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我们来列一列这个语段的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提取信息:这个语段主要写什么 理解“贪婪、吮吸、甘露”等词语 体会两个句子的拟人化写法 感受雨中杨梅树的美好形象 想想春雨中的杨梅树在欢笑什么 用朗读表现杨梅树的欢快心情,一个语段的教学怎样展开,一般程序: 提取信息,弄清事实 品味写法,研究作用 感受形象,升华情感,长城第二自然段教学要点,近看长城,你得到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得到这种印象的? 课文用了哪些写法,让我们对“城墙”有具体感受?(用数字和打比方) 在图上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设想一下,长城这样设计有

5、什么巧妙之处。,通过朗读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通过练习运用语言表达情感,(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3 梳理巩固,拓展运用,从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等角度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收获,盘点生字和词语。,(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 从文章体裁和写作方法角度 从作者角度 从相关知识角度,(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练习除了“我想对某某说”以外,还可以有很多方法。,二年级最大的书练习,照样子,填一填。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眼泪在脸上流过的痕迹叫 。 受伤后留下的疤痕叫 。 留下的痕迹叫 。,搭石前还有哪些人在做着他

6、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用“理所当然”写一句话,能多写几句就更好了!,搭石的一个练习设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第1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字词学习 第2组 “去年”板块 第3组 “寻找”板块 第4组 “灯火”板块,综合练习,拓展阅读,二、阅读教学变式设计,变式林林总总, 但我们必须思考“为何而变”,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变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变 为深化人文内涵而变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变 ,1 提 挈,七颗钻石抓住“变化”的线索,一 体会大旱之年缺水之苦 二 水罐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木罐子里没有一滴水 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木水罐

7、变成了银水罐 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 是什么使水罐发生这样的变化?,月球之谜以“谜”贯穿始终,你对月球有哪些谜? 人类登上月球,解决了哪些谜? 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谜? 读了课文,你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谜?,2 聚 焦,落花生聚焦重点,种花生、收花生、谈花生,哪一部分写得比较详细? 爸爸、妈妈、我谈花生,谁的话写得比较详细? 我们来读读爸爸的话。,地震中的父与子聚焦重点,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间 外貌 内心,3 对 比,妈妈的账单对比和延伸,1 课文中出现了哪两张

8、账单? 2 细读这两张账单,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 看了这两张账单,你想对彼得说什么? 4 我们也来为自己的妈妈列一张账单。,可贵的沉默从两幅图对比入手,第一幅图:为什么这样热闹? 第二幅图:为什么大家沉默了? “蕴藏在他们心中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4 反 顾,检阅从结尾返回全文,看到儿童团员,观众们说些什么? 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用演绎法还是用归纳法? 一夜的工作两种教法的比较,教法A 1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 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的“劳苦” ? 3 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的“简朴”? 4 朗读和背诵课文的中心句。,教法B 1

9、细读“审阅文件”这一段,周总理有哪些做法是你没有想到的? 2 你认为周总理为什么要看完一句画一个小圆圈? 3 从课文看,周总理一个晚上要工作多长时间,审阅多少文件? 4 读了“资料袋”周总理的一天,你又有什么想法?,5 回 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回旋阅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6 重 构,凡卡的板块拆解阅读,1 .凡卡在他的信中诉说了什么? 他在莫斯科的生活过得怎样? 2.凡卡在写信时穿插了哪些回忆?你觉得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幸福吗? 3.凡卡写信前后的神态、动作、心情怎样? 你认为凡卡的生活能改变

10、吗?,7 比 较,古诗两首的比较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清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8 创 造,树真好,树真好, 树真好, 白鹭鸶想在树上做个家, 小毛虫卡滋卡滋的咬, 大树张开手臂说:好哇!好哇! 大树笑着说:吃吧!吃吧! 树真好, 树真好, 小花狗躺在树下乘凉, 长得高又大, 大树撑着绿伞说:睡吧!睡吧! 好像大家的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英国麦克布雷尼 文 英国安妮塔婕朗 绘 梅子涵 译,猜猜我有多爱你 英国麦克布雷尼 文 英国安妮塔婕朗 绘 梅子涵 译,常中有变,变中有常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