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47353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1、前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要求“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并把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为未来10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重点。并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审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存在的问

2、题:一是体育观念相对滞后;二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三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四是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过分注重学生运动成绩;五是体育课程管理过分集中。造成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个性和生理发展基本定性和成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据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体质水平明显下降,许多家长、学生、教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都表现为不满。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2、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挫折教学手段

3、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联盟学的引入针对当前的现状,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挫折教育必须要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为小学生每天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本人认为学校的挫折教育最为紧迫。在学校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当然是教学活动,怎样将挫折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最为关键。在众多学科中,体育学科由于其在强健学生身心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且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克服挫折,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进取的过程,所以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且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价值中也明确提到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但是,目前研究学校挫折教育尤其是小学体育挫折教育方面的内容存在侧重于理论方面,与具体的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可操作性不强,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缺点,并没有深入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或方法。体育教学中挫折教学原则一、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孩子进行培养时要注意量的控制和时机的把握。在量的把握上可以参考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二、方法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要注意对于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也要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三、与现实情境相结合的原则。体育教学中挫折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经历过有效处理挫折事件的自我肯定的

5、小学生,抗挫力较那些很少经历失败和挫折的小学生要强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必须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或完成一定的练习项目,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培养小学生抗挫折一个有效的手段,利用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极力适应阶段、慢慢融入阶段和自我表现阶段。极力适应阶段主要是在低年级即一、二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授课方式、不一样的学习要求,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但大多数小朋

6、友在这一阶段都要经历一个挣扎的过程,要从完全无学习压力的状态下渐渐转变到必须掌握一定知识量的学习状态下。在结合课程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时,要选择一些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练习项目或一些涉及团队合作的综合素质练习和竞赛,而且要结合单元教学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体育教学。3、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的引入根据有关研究,现在中小学校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智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发展,而他们的合作与集体观念意识淡薄,利他行为、同情心、自控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较差,以及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等。体育游戏能够“寓教于乐,在愉快

7、活动中求发展,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游戏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主要表现是体育游戏能发展儿童的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游戏的假想情景也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有助于排除消极的情绪,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体育游戏产生的动因之一就是人类心理的需要。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竞争加剧,精神负担加重,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人们应该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高强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现在儿童少年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培养和自我期待都过高,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失去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自卑的心里状态。

8、体育活动以其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使每个参与的儿童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和失败。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提高承受打击的能力和对成功的自信心,体育游戏在规则、要求、情节、内容、活动形式上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刺激,每个参与的儿童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最重要的是体育游戏都是在欢乐愉快、轻松活泼的环境下进行的,有利于发散人的思维,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外向型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3.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的手段体育游戏的作用和特点决定了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分布情况不同和发挥作用的不同。一般课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或者四个部分,课堂教学的不同部分,都可以采取不同特点的游戏加

9、以串联或者练习。现在的体育老师一般都会把这个体育游戏放在准备部分的结束阶段,其实,可以根据体育课不同部分的目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比如准备部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活动身体,达到热身的目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喊数字追逐跑”等类似的即要求注意力集中又可以活动身体的体育游戏;基本部分的游戏一般要考虑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想结合,选择教材教学任务的体育游戏;结束部分的游戏主要是考虑要为学生减慢心率,降低兴奋,是身体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的竞争性不太激烈的游戏。现在体育课堂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课堂的氛围生动活泼,富有乐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小结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在现今我国以独生子女将成为我们未来的国家主人翁的时候,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培养我们的祖国未来的花朵。希望以上手段能培养小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排解挫折的智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