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3519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谈国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准确而又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同时能够通过汲取课文中丰富的实用性语言、艺术性语言及文学性语言的养料来滋养其生活和精神家园,从而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国学教育的精髓也正如此,因此语文教育中的国学教育也就凸显出重要性。1 从正确认识国学教育开始“国学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复古腐朽教育,有人会深

2、切地 担忧国学教育会培养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呆子”来,或 者会束缚孩子的思想,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我们必 须明确国学教育绝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运用鲁迅的“拿来 主义”原则学习国学;另一方面,我们在解读和品味优秀传统 文化时,要创造性地学习,密切结合时代品质,谱写出更加优 秀的文化。中国教育是要自主发展,不是追随他国,在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学教育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 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及心态的积极调整。解读日常教学中包含的国学思想的精髓国学是一个综合各家各个学术流派思想的文化体系, 其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其基本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和礼

3、治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各个环节都包含着这种精神,只要我们去深刻解读,就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现了国学教育中刚健有为的精神,仅以文字教学为例,来讲解我们先人刚健有为、联盟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历史责任感。汉字的创立、发展、成熟是个艰辛的过程,国人那种刚 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浸透其中。众所周知,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体系。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古老文字,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象形符号等,早已失去了记录语言的功能而成为历史陈迹,只有

4、汉字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迸发出勃勃生机。2.文学作品中散发的国学教育的气息国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较早的代表作诗经中,这部儒家典 籍里充满着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而公刘、 生民中则描写了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在民族危 亡、外族入侵的关口,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总是激励着人民 顽强不屈地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我们从诗 句的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剧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更能读出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 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 表现了中华民

5、族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借此陶冶学生爱 国情操的最好教材。国学思想的又一基本精神是人本主义,倡导人是世间 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 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 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教材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 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 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这部名著的作者孟子所提出 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 观点,不仅成为历代开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座右铭,也是当今社会所倡

6、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国学思想中的天人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 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赤壁之战中参战各方分别是孙、刘、曹,刘备、孙权单个军事力量很小,而曹操以重兵压境。孙刘联军才用了军事诸葛亮的正确建议,他们巧妙地借助赤壁险峻的地形、独特的天气条件,再有孙刘两家的军事联合力量,最后以弱胜强,这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苏洵的六国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解人类世界中的和平发展法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火不灭。”这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不被 改造,如果大家都试图以贿赂现实生活中的强权者去寻求

7、自 保,如果大家都只顾及自己的个体小利益,那么,这就是“犹抱 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结果,永远无法满足强势权力者的 欲望和野心,最后,只有灭亡掉弱势群体自身和全部!增设教学模块,拓展国学教育阅读范围国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善于变通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依据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爱表现的特点,增设教材中没有的国学诵读模块。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分阶 段有计划地给学生开列国学书目。第一阶段要求学生诵读简单一些的国文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名贤集、神童诗、弟子规等。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诵读 难度大一些的国学名著,如:明朝洪应明写的菜根谭,清 朝梁启超写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清朝蘅塘退士 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等。每节语文课上诵读一段国学经典, 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背诵,领略其中的文化精髓, 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培养 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总之,在中学时代向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人生哲学的培养有益,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做人和管理自己 的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国 学教育在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之后,将会熠熠生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