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368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鲁迅社戏的人生意蕴鲁迅名篇社戏描写了“我”少年时期在乡下与伙伴们结伴玩耍、看戏、吃豆的有趣经历,文末写道“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那夜的戏为何独一无二,令人无限向往和回味无穷?答案只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我”在那里第一盼望的就是到赵庄看戏,可是今年很可惜,借不到出行的船,眼看是要看不成戏了,“只有我急得要哭”,道出了“我”失望懊恼至极的心情,“总之,是完了。”透出一种绝望的语气,“我似乎听

2、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听锣鼓、喝豆浆,这幻想的场景选取了社戏中最能激发少年儿童热情快乐的因素,写出少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直到晚饭的时候,在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下,大家乘着八叔的航船去看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似乎之前愈失望,现在也就愈开心,如果没有先前以为失去看戏机会的绝望,恐怕“我”是无法体会到这种心由很重忽而向轻松的转变,身体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我”之前因失落痛苦而拧紧的心完全彻底打开放松的一种变化,心变得又轻又大,似乎可以飞上九霄云外,表现了少年的狂喜。在船上看到淡黑色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

3、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山是少年眼中的山,所以这个比喻带有少年主观色彩,也体现他的年龄特点。兽脊、踊跃的,少年赋予了山活泼的生命力,那是因为少年自己当下的心就是活泼的,“远远地跑向船尾”,带着一股冲劲,急切的情态。“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方面印证了先前比喻所体现的急切,另一方面更加直接坦率的表明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一、遁入“心斋”在船上听到了大约是横笛的声音,“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庄子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之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褚昭华、赵

4、志坚两位学者对这进行了世俗化的解析:“所谓虚,并不意味着外在的否弃或泯灭,而是一种虚静合一的境界。作为其贯彻与体现,虚必然包含着对外物、他人乃至尘世的超越,但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人自身,因此所谓虚,其最根本的含义是虚己,即通过使主体自我不断虚化,由此消解联盟人与外物、人与他人的歧异、对立,最终实现自身的超越。”料想文中此处少年所说的“自失”应与老庄思想中的“虚己”无差。依此,可以说此时的“我”达到了“心斋”的境界,他不是在用耳朵聆听横笛。在这个特定的瞬间,他以“无我”之“气”在体会感受外部世界。横笛的声音使“我”原本急切的心向沉静转变,音乐使心静,而只有静心才能感受音乐的美妙,横笛固然有声,

5、可是它宛转、悠扬,在这无边的夜色里,更能衬托出夜的静,心的静,沉静的心又自失起来,然后渐渐弥散,仿佛要超然物外,大有天人合一的趋势。等船弯进了叉港,赵庄便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月夜、无垠、模糊、仙境,作者以一个远眺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朦朦胧胧的,清凉无垠,犹如天上仙境般的意境,使戏台笼罩在一个浪漫、超现实的氛围之中。二、“至乐”的体验“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人家的船篷,使他们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

6、没有空地呢。”他们白篷的船为什么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乌篷船的土财主的家眷是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并不在乎看戏,而“我们”是来真心欣赏戏剧的:双喜说他平日里亲自数过那铁头老生翻八十四个筋斗。如果没有对戏剧的执着和热爱,双喜是不会关心铁头老生到底翻多少个筋斗,更没有耐心和兴致去一个个数。对于“我”来说,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可是今晚他们都如愿以偿看到自己喜爱的节目了吗?显然没有,铁头老生不翻筋斗,台下基本上可以算白地嘛;蛇精和黄布衣跳老虎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有的只是翻了一阵筋斗的赤膊的人、一个咿咿呀呀的小旦、一个很老的小生,连豆浆

7、也没得喝,最要命的是老旦的出场。而全场最好的一折,也不过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这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今晚的社戏是无趣的,令人扫兴的,但是作者却说他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岂不咄咄怪哉?!且慢,请将注意力集中到介绍全场最好的那一出戏前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看见了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此处塑造出的意境与前文仙境般的戏台有呼应关系:“自失”后看见的是模糊犹如仙境的戏台,现在这模糊的戏台上是融成一片的脸,一脉传承的风格给这个朦胧又广阔无垠的仙境增加了更加抽象的、光怪陆离的、

8、离奇不真实的梦幻感这是少年顿悟“心斋”后,对“仙境”近距离观察的所见所闻。庄子天道云:“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依庄子所见,这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少年看见的具体实物似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境界的体验:虚化自我的意识,摆脱世俗对自我的一切束缚和羁绊。三、妙趣的横笛当他们启程返航时,作者又写道,“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渺的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视角再次远拉如初见戏台时,而且依旧是“自失”后的所见所闻:月光皎洁,红霞笼罩,如果说前文塑造的戏台体现出朦胧梦幻,与天地同宽的特点,此处的戏台更有一种神秘

9、庄严的氛围,令人向往却又飘渺不可近,更显出它的圣洁。而更耐人寻味的是那悠扬的横笛声的再次出现,会让人不禁想到它是否在扮演一个仙宫迎宾的小吏,“我”第一次听见横笛声后很快仙境般的戏台便出现,就是横笛声使“我”沉静、自失,弥散,而离开这仙台楼阁时横笛声又伴随“我”离开,也像是一个离开仙境重返人间的告示。由此可大胆猜测,文中的“横笛”就是帮助少年顿入“心斋”的关键媒介。老庄哲学中至高无上的心灵体验在此似乎唾手可得只需一支横笛。但这横笛声可能并非出于名师口中,也可能并非是余音绕梁的旋律,为何对“我”精神上的作用如此深刻呢?也许和为看戏而经历的过山车似的情绪转变有关:以为将要与社戏擦肩而过的那极度的失望焦虑、失而复得的狂喜有了这一系列心理历程,“我”的感触神经才会被调动得异常敏锐,悠扬的横笛声入耳听来的感觉犹如雷霆万钧加诸于含羞草之上。由此沉静自失而后弥散超脱,遁入“心斋”获得至乐,在离奇梦幻的仙宫畅游一番,似乎这一切只有极其纯粹而又虔诚的孩童之心才能偶得,所以作者说再也没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也就不难理解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