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320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改革思考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 专业设置应当瞄准社会需求

2、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需要问题;二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将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是需求趋势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把握起来难度较大。具体讲,从宏观层面:需要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观层面:需要对国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层面: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用人趋向。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层面,才能做到审视现实、前沿研究、全

3、面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互动。1.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征在设置专业前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认真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进行系统化。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订,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1.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岗位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需要,还要密切关注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

4、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人才效益获得的急切性等特征。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重点应当是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托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技术呈复合化的趋势,可将课程分类组织成若干模块,进行课程的重组和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结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

5、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及时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毕业生始终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职业特点。2.围绕“应用”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乃至更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2.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将面对的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社

6、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除了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考虑到高职教育课时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把学生人文能力实训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尽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7、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包打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要在校内创造“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实践一线,通过岗位实训,提高其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做到:从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到现场

8、工况都按照实际的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使用,把学习情境塑造成“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技能、增长知识。3.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另外,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学校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借助企业实力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

9、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互补的,能达到企业和院校的双赢。结 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着更广泛的国际竞争。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外贸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新形势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是对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一个深度挖掘。针对这样的形势,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学生的培养方案,准确对接岗位群,深入各种类型企业,具体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加强对国内企业

10、特别是地区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趋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对方所需,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主动服务,搞好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总之,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今国内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参考文献:1严新平.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探索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XX.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XX.作者简介李振中,汉族,教师兼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营销类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