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180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要求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话题。探索中,音乐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也随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上合理、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辅助手段,会产生超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语文课更加动听起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课前营造氛围音

2、乐是一种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艺术,它以特有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追求,能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学生在课前对课堂的期待性不高,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尤其是几堂课下来,学生已经感到疲倦,因此在课前预备铃响后,播放与文本相关的音乐,就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提前让学生进入情景。但注意选择与课堂相关的歌曲,才能巧妙地跟语文课堂衔接。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主要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因本文语言犀利,又进行了各种论证说理,需要学生认真品味和阅读,才能理解作者的用意,而一般学生又怕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因此,抓住课前三分钟的音乐引入,就很有必要了。这里我选用了李玉刚被誉为“神

3、曲” 的李,作为课前静堂音乐。在这首“神曲”中,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种历史典故和32处诗词,使得整首歌大气磅礴犹如史诗。“老子天下第一”的道家开山祖师李耳、“千古一帝”李世民、“诗仙”李白、“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药圣”李时珍等,歌词囊括中华历史文化精华如数家珍,唱出了李姓的骄傲,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再加上李玉刚独到的唱腔,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的倦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增加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此时学习拿来主义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二、课堂创设情境最初诗歌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诗中有歌,歌中有诗。诗和歌如同血与肉的关系,两者不能分割,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4、作为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共记载有26种乐器,所有的篇幅都是能和乐演唱的诗歌。墨子墨孟中就有记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到后来李白关山月、杜甫清明、刘禹锡竹枝歌、王涣之凉州词、王维阳关曲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歌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选用相应的音乐作品,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还能用音乐情感去唤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共鸣,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白居易的琵琶行,学生在文字中看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等对音乐的

5、描写。此时,我们不妨增加一些相关的著名的琵琶曲,去诱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让语言文字随着音乐在学生头脑中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更为轻松地进入情境。学生学习文言文有时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老师还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就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适时地加入音乐,能抵消学生对单纯性讲解可能产生的枯燥乏味的厌倦感。在学习项羽之死中,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的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项羽这个骁勇善战、豪爽勇猛的大丈夫,此时却唱出柔肠千回的“垓下歌”。男儿有泪不轻弹,顶天立地的项羽却忍不住“泣下数

6、行”,一个曾让人侧目而视的盖世英雄洒下英雄泪,以至于左右都不忍目睹这样的场面。“莫能仰视”则写尽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此时用语言是不能表达尽这样的悲情的,这就可选用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这首歌曲,京剧鼓点和忧郁的背景音乐都会给学生带来听觉和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屠洪刚用浑厚的嗓音唱到:“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更是激起了学生对英雄项羽失败的深深惋惜和同情,跟着音乐,他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就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三、课后延展内容一堂好课不仅要有精彩开篇,更应有画龙点

7、睛的收尾,一堂好课的收尾是可以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让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收尾,才能达到令人回味再三的效果呢?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巧妙地安排一段与课文内容情调相似的乐曲,是能够使教学再掀波澜,使语文教学收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的。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作者写出了10岁,20岁,30岁这三个“我”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母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虽然“我”30岁时,母亲已逝世 ,但是30岁的成就是母亲倾其一生为“我”收获的,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说起合欢树,作者内心的深情没有像蓄势待发的洪水喷涌而出,而是如话家常,深切的母爱娓娓道

8、来,思绪所至,笔触所到,深切隽永的真情蕴涵其中。文字深深敲击感染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深入引导,课堂中师生已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关母爱的情感效应,教学场景十分感人,就在本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由教师深情回顾有关母爱的主题,一首满文军的懂你不知不觉间轻轻响起,“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整首歌从头至尾萦绕着儿女对母亲的深情挚爱,分外感人,课在懂你的歌声里终止,但学生对母爱的深刻体悟与理解却在这深情的旋律中得到升华,一个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深深地在学生心里扎根。这时,歌声成了课文内容的延伸,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和授课方式,又使得课堂充满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语文课堂自然备受学生欢迎。现在的歌曲有很多是直接给古诗词谱上曲子演唱的,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名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歌曲名问君能有几多愁;陆游的钗头凤歌曲名钗头凤;岳飞的满江红歌曲名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铃歌曲名雨霖铃;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名水调歌头等,这些都可以恰当使用,不仅对学生课后快乐背诵有所帮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提联盟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