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上传人:wo7****35 文档编号:6051108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毕 业 设 计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题 目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教学单位 年 月 日摘要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Internet不再只是单纯地浏览新闻、发送邮件、聊天与游戏,人们已经开始致力于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放在Internet上完成,并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网上教程逐渐兴起,很多的学校的网上教程已经做得比较全面,让学生在教室之外还有一个学习课程、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课以及师生的沟通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该教学平台采取B/S模式,建设成课程资源网站;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及提问,可以方便地获取课

2、程学习需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线发布通知、查看学生作业、回复学生留言、答疑等;并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体现数字化学习、自主学习教育理念。它分为: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课程实验、问题答疑、例题解析、试题样卷、在线通知等块。 本系统采用B/S模式: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B/S结构把处理功能全部移植到了服务器端,用户的请求通过浏览器发出,无论是使用和数据库维护上都比传统模式更加经济方便。而且使维护任务层次化: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硬件日常管理和维护,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后台数据库数据更新维护。采用B/S模式,突破传统的文件共享模式,为网上教学平台的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借助ASP

3、的WEB应用程序,用户通过Browser软件连接后台数据库并完成做操作,将原有网上教学平台静态网页的形式升级到动态更新数据的方式。B/S模式的网上教学平台,数据维护方便客户端无需专用的软件,有较好的网络扩展性,支持TCP/IP协议直接接入Internet,。同时对于B/S模式而言,程序和数据的物理位置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访问者所关心的只是它们的URL就可以了。 本系统使用ASP技术:即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推出的动态Web设计技术,是用于WWW服务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在站点的Web服务器上解释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 数据库采用Mic

4、rosoft Access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防火墙技术可以保证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性,如果结合Windows 2000与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高度安全性,使用户可以实现系统的安全。 通过研究开发,本基于Web的C语言教学系统具备网络教学的所有功能,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需求。目录摘要2第1章绪论41.1网络教学简介41.2研究背景51.3研究目的6第2章系统开发模式、工具及环境72.1系统的开发模式72.2系统开发工具介绍72.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7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93.1系统概述93.2系统模块简介11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134.1系统设计总体设计

5、134.2系统设计详细设计134.3界面设计16第5章利用ASP设计动态WEB网页的技术实现具体系统315.1利用ASP访问数据库31结束语48致谢49 第1章 绪论1.1网络教学简介、网络教学定义:网络教学是指将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员的教育。现代网络教学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世界网络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网络教学的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教学的发展: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网络教学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单向传输。这一时期网络教学技术主要用于从

6、老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模式没能起到学生之间勾通的作用,仅实现了市升之间有限的交流。地势代传输技术还受到时间的限制(例如学生们收听收音机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预先安排好的)。第二代技术出现在1960年,大大改进了第一代技术对时间的依赖性。录像机和有限电视的出现,使网络教学课程传播部分不受时间限制,将录制好的课程内容的录像带发给学生,使他们可以随时观看。然而,在别的方面,这一代网络教学技术同上一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80年代中期,网络教学开始使用个人计算机技术,不久,又出现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第三代网络教学技术同以前相比,教员可以传送大量更加复杂的信息

7、给学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进行交流。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模拟以及其他通过计算机磁盘、光盘和因特网等途径的电子资源进一步表现出这一代网络教学的特征。第四代网络教学技术更加先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进行交换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作需要时间变得更短。这减少了网络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大学成为可能。现代网络教学即融合了第二、三、四代技术。、网络教学在中国:网络教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第二代是80年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网络教学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

8、名;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网络教学。研究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方面;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由于未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教育的目标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对于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成为一种必需,劳动者的学习要求将体现为大众化,终身化的特点,要求教育的大覆盖面,多方式,全方位服务。保证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接受所需的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与广大群众对社

9、会文化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教育成本不断上升;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知识发展不平衡;择校现象严重、重点学校供不应求、优秀教师不断向城区集中、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在加大;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如何培养建设现代化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解决社会需求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和教学手段落后之间的矛盾,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共享,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国情和教育现状下,迫切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教育普及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培育创新人才,从而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

10、现代网络教学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发展现代网络教学,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管理服务是保证。资源建设是现代网络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有效地建设好优秀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并充分发挥网络共享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工作,保障现代网络教学工程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进行现代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的探索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目的基于Web的C语言

11、教学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开发出使用方便,高度共享的网上教育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指导、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一支现代网络教学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制定比较完善的现代网络教学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起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逐步摸索出资源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制作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软件,形成教学软件资源库。最终基本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现代网络教学资源系统和服务体系,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第2章 系统开发模式、工具及环境系统的开发模式该教学平台采取B/S模式,建设成课程资源网站;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提交作

12、业及提问,可以方便地获取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线发布通知、查看学生作业、回复学生留言、答疑等;并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体现数字化学习、自主学习教育理念。它分为: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课程实验、问题答疑、例题解析、试题样卷、在线通知等块。系统开发工具介绍(一)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三层Browser/Server结构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它以访问WEB数据库为中心,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和与其相连的后台数据库,我们称之为B/S(Browser/Server)模式。其三级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二)A

13、SP:即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推出的动态Web设计技术,是用于WWW服务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在站点的Web服务器上解释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系统开发环境简介该系统采用的是即动态网页来完成的,即我们所称的ASP,它其实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SP内含于IIS3.0和4.0之中,通过ASP我们可以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ASP能运行你所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包括所有嵌在普通HTML中的脚本程序。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

14、给客户浏览器,这样也就减轻了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了交互的速度。Active Server Pages所独具的一些特点:1.使用VBScript、J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2.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3.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即可进行编辑设计。4.与浏览器无关(Browser Independence),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ctive Server Pages所设计的网页内容。Active Server Pages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

15、pt、Jscript)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用户 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Active Server Pages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REXX、Perl、Tc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6.Active Server Pages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运行AP所需的环境: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version 3.0/4.0 on Windows NT Server Microsoft Peer Web Services Version 3.0 on Windows NT Workstation Microsoft Personal Web Server on Windows 95/98 该平台采用的是Mic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