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1010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语文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一、语文教育中的影响因素感恩之情国内语文教材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但是一直没有改变的是对于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有效树立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家训著作,熟悉的有唐代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这些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象征,对后人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汉代,孝经就是官方规定的教育用书。西晋李密所作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章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更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

2、孝也”的说法,该文可谓字字深情、句句入心,让人无不为之动容。苏轼也曾经说过,“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在中学教科书中我们还曾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每读此文无不被父亲那蹒跚的脚步和朴实的爱所感动,对于当今社会不懂得理解父母的中学生来说,又怎能不被作者那深深的感恩之情所打动呢?学习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后,不禁感到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不就影射了我们平淡生活中的母亲形象吗?只有在教育中让我们的学生去用心感受慈爱,才会深深的理解“表现慈爱情感的人,我们也不禁报以同样的慈爱”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有诸多体现学生对老师感联盟恩之情的经典作品。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藤野先生

3、、最后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等等。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常以“君子”作为德育发展的方向与目的,并将伦理道德放置核心地位,形成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大影响。首先,在人的自我认识上,传统道德主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追求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其次,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传统道德文化推崇仁爱,注重整体和个体的观念。第三,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上,传统道德文化强调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其提倡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来、关爱社会,把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从古

4、至今人们就将家与国,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有传递和发展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行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实施呢?首先,在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尽量多增加传统伦理道德的经典美文,立足于人的发展需求,从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磨砺意志的角度去选编教材,可适当选择相当数量的名家名篇作为中学生语文阅读和背诵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而且有利于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培养,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传统道德精神。个人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也是老师

5、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中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以语文中人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文章感情中体会出个人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早年时期的孔子便已意识到它的存在价值。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朱小曼曾说过:“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可以设想

6、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不合格、不热爱祖国、不关爱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再好,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令人担忧的,甚至可用可怕至极来形容。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教育。二、语文教育中的因素存在意义及影响语文课本给予我们的是太多追求与期盼,对我们个人的道德教育有着熏陶和教化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观念习俗以及个人意识形态的改变,语文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构件、生命的构件。正视语文教学的意义,就要确立“活”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特性,引导学生在富有情趣、富有情感、富有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言运用的奥妙,领悟生活的美感,把握生活中的灵感,去体验、去内化、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去展现。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一个“感”字,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张力;给语文教学注入“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给语文教学注入“语感”,培养学有所长、知能并重的人才;给语文教学注入“灵感”,培养博学精思、发现创造的人才,从而让语文教学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