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50945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脊柱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颈椎 1、平片:,2、CT:,3、MRI:,二、胸椎: 1、平片,2、CT,3、MRI:,三、腰椎 1、平片,2、CT,正常腰椎间盘形态,3、MRI:,脊柱的载荷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体的三个倒三角完成。上三角指头颈部的负荷集中于下颈部,以C5-6所受应力最大;中三角将头颈、躯干负荷集中至腰骶椎;下三角则是将头颈、躯干和盆腔的负荷沿身体中部向下传递的倒三角力学结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 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

2、高,约占9096%。影像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主要诊断手段,一、椎间盘的解剖特点: 1、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与终板软骨组成,其内 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多糖和水,随着退变或 衰老,主要减少的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 2、椎间盘无血管供应,它是靠渗透营养,所以易 退变,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3、纤维环前宽后窄,周边大部分纤维(穿通纤维) 越过终板软骨附着于椎体周边的环状骨突,有固 定椎间盘的作用 4、腰椎间隙越往下越宽,但L5-S1椎间隙不符和此 规律,相对较窄;(只有在L5-S1腰椎间盘与前 次照片比较时变窄才能确定L5-S1变窄) 6、椎间盘周边可略超出相邻椎体外缘,宽窄均匀 7、椎间盘与前后纵韧带

3、的关系,病因: 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 MRI证实,18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变。无退变的椎间盘可承受6865Kpa的压力,但已退变的椎间盘仅需294Kpa压力即可破裂 2、损伤: 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 因。积累损伤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 伤或破裂 3、遗传因素: 4、妊娠:,病理: 髓核突出的病理基础是髓核的退行性变以及纤维环 的减弱或破裂。由于纤维环前宽后窄,后部中间有 后纵韧带,故髓核多向侧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2、坐骨神经痛:3、马尾神经受压 (二)、体征: 1、腰椎侧突; 2、腰部活动受限

4、: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X线表现: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 1、最典型的X线表现是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后翘 2、椎管内及椎间孔内只要发现有钙化影,离开越 远诊断越可靠;(钙化影可由纤维环、髓核、 后纵韧带引起),3、磨角征: 为椎体角被反复脱出之 椎间盘磨掉,只要出现 磨角现象,即可诊断,4、椎间隙的改变: 单纯变窄:只能提示椎间盘病变(包括椎间盘变性、膨出及突出) 如并有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尤其是后者,要怀疑椎间盘突出;,5、椎体面硬化、不整齐: 只能考虑椎间盘变性,不能诊断椎间盘突出; 6、髓核压迹或Schmorls结节: 7

5、、腰椎侧弯:仅有参考价值; 8、椎体前、侧缘唇状骨质增生: 不是椎间盘突出的直接改变,而是继发改变; 9、生理曲度变直:,Schmorls结节: 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 体松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至蚕豆大小的 压迹,称之为Schmorls结节,CT表现: (一)、椎间盘变性: CT平扫仅能显示椎间盘高度的降低、真空变性及 Schmorls结节 。 1、椎间盘高度降低:MPR可显示这一改变; 2、椎间盘真空变性:CT横断扫描可见不规则气体 密度区; 3、Schmorls nods : 相应终板层面相应部位显示结节状骨缺损、边 缘硬化、光滑锐利。,真空征,(二)、椎间盘膨出:

6、1、轻度膨出: 表现为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 2、重度膨出: 表现为间盘边缘明显增宽,超出上下椎体边缘,但椎间盘仍然对称、外形圆,可伴有真空变性,严重时可造成硬膜囊受压狭窄,马尾神经受压,正常腰椎间盘形态,(三)、椎间盘突出: 指局限性间盘物质突出,超过椎体的边缘,突出的部分可以是纤维环,也可以是沿着撕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疝出的髓核。 按突出的位置可分为: 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突出,1、中央型突出: 当突出位于椎间盘 后缘中部时称,硬 膜囊受压;,2、旁中央型: 突出物偏于后方一侧, 但未超出椎间孔 内口的 为旁中央型或外侧型, 可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3、外侧型: 突出物直接

7、疝入椎间孔,并推压椎间孔内的脂肪移位,压迫神经根,硬膜囊一般不受影响,髓 核 游 离,几乎所有椎间盘突出都发现有退行性变,并可能伴 有邻近终板的改变。有学者将这种终板相邻的骨髓 信号改变分为三型,型: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 信号,这反映了终板裂隙形成和软骨下纤维组织生成,型:相邻终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中高等信号, 病理基础为终板下骨髓内脂肪沉积明显增多(黄骨髓转换),型:T1WI和T2WI上软骨下骨髓均为低信号,代表椎体终 板的骨质增生、硬化,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 松弛,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椎体后缘增生

8、对颈髓 或颈神经、椎动脉等组织压迫和刺激而产生的综合 症。多发于颈5-6间,其次为颈4-5和颈6-7间,分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X线表现: 生理曲度改变变直或后突 椎间隙变窄 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特别是后缘增生后翘) 椎间孔变小(间隙变窄致上下径小,小关节 半脱位及钩椎关节增生致前后小) 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增生,半脱位 项韧带钙化,脊椎骨折分为次要骨折和主要骨折 主要骨折: 压缩或楔形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型损伤和骨折-脱位 次要骨折: 单纯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椎弓峡部骨折,罕有神经 损伤和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爆裂骨折 椎体轴向压缩,前中柱受累

9、,并有骨碎片突入椎管,也可有椎板骨折,椎管狭窄症,凡因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后天性椎管壁(骨骼或韧 带)增厚,以及椎管周围软组织或新生物向腔内 突出而造成椎管内腔狭小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者 均称为椎管狭窄症, 按发生原因,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性、获得性 两种,先天性者较少见 按类型分类包括椎管中央狭窄、侧隐窝狭窄及 椎间孔狭窄 颈椎和腰椎是椎管狭窄的好发部位, CT对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在于: 可显示椎管狭窄的原因 可直接显示椎管的形态 可精确地测量椎管狭窄的程度、 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及范围, CT诊断要点: 椎管中央前后径: 颈椎管10mm,腰椎管15mm 黄韧带厚度: 颈椎不超过1.5mm;胸段不超

10、过2mm; 腰椎不超过5mm 侧隐窝前后径2mm, CT表现: 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骨赘突入椎管 后纵韧带骨化呈高密度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可见 一条低密度线,可与椎体骨赘鉴别 黄韧带肥厚显示为椎板内侧梭状软组织增厚,在 腰椎厚度超过5mm。部分可见钙化 骨赘、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可压迫硬脊膜 下腔,甚至可突破硬脊膜下腔直接压迫脊髓 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突增大,边缘有骨赘形 成,脊柱结核, MRI目前已被公认为脊柱结核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MRI可发现病变早期的椎体内炎性水肿,以利于早期 诊断。大多数T1WI上呈现均匀的较低信号,T2WI上 多呈现混杂高信号,在椎体终板附近可见到低信号的 米粒状病变,颇具特征 MRI可清楚地显示脊椎结核沿前纵韧带下蔓延的特点, 椎旁软组织包括脓肿和肉芽肿,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可呈不均匀、均匀强化及 环状强化,脓肿壁薄而且均匀是结核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