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920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

2、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

3、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

4、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

5、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

6、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

7、n.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四、思维习惯差异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

8、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9、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五、物指联想差异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

10、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Talk horse.吹牛。Black sheep.害群之马。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参考文献】1张道真XX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范仲英 199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