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5065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日语翻译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摘要: 母语的迁移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翻译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尤为明显。本文从母语负迁移在翻译中的具体表现入手,从词汇、语法和文化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日语翻译影响1.语言迁移的概念迁移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根据这一理论,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母语迁移现象。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当

2、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是正迁移。相反,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若盲目地套用母语的习惯、模式、规则,就容易出现语言错误,对学习起妨碍、干扰作用,导致负迁移。胡文仲曾指出:“语言失误是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言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在他著名的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的)个人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容易把自己母语和本族文化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语和外族文化中去。”汉语和日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汉日互译的过程中,负迁移通常表现在词汇、语法及文化等方面。2.词汇方面的负迁

3、移众所周知,如果从语言形态分类,日语属粘着语,而汉语属于孤立语,两者并非亲属关系。但是就视觉特征而言,日语跟汉语有很多相象之处,这是因为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和汉字词。在汉字的使用方面日语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依赖”程度相当高,长期以来,日本人把汉字作为真正的文字使用,而把假名置于从属地位。假名是针对“真名”即汉字而言的。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和汉字词,日语的这一特点对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汉字是我们的既有知识,见到日语中的汉字和汉字词我们感到亲切,而且从中得到不少好处,例如“学校”、“生活”、“食堂”等日语单词即使没学过日语的人也知道其词义,并且会书写,不懂的只是这些单词的读音。

4、可是,世上的事物往往都是利弊相辅的,对我们来说日语中的汉字和汉字词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障碍,影响我们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有个笑话,说一个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一次因口渴到餐厅部要开水,因不会说汉语,就在餐桌上写了日语汉字“汤”。女服务员看后,就给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肉汤。其实,日语的“汤”是指开水,并非汉语的“汤”。日本顾客和中国服务员都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就是各自的母语在干扰着对外语的理解。同样,因受到中日汉字同形的影响而造成理解错误的还有下面的这些例子。(1)“快”是速度快吗?原文:新幹線快乘物。译文:新干线速度快。(新干线是高速的交通工具。)译文:乘坐新干线很舒服。对比译文和译文,最大

5、的区别就在于对原文中“快”一词的翻译。查阅字典,得知“快”字在汉语中一是表示“速度快”,二是表示“心情舒畅”。日语的“快”字也有这两个意思,所不同的是汉语的最常用的基本义项是“速度快”,而日语的第一义项则是“心情舒畅”。日语分类词汇表(国立国语研究所编)中“快”构成的词共有15个,即“快感”、“快”、“快腾”、“快晴”、“快走”、“快速”、“快打”、“快诺”、“快调”、“快男子”、“快”、“快”、“快方”、“快报”、“快”。以上15个词中只有“快走”和“快速”两个词中的“快”跟速度相关。而且,尽管都表速度,日本人的理解与中国人也不尽相同。利用excite网上电子词典检索这两个词。“快走”释为“

6、気持速走”,“快速”释为“気持速”。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语“快”字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意义是“心情舒畅”。“速度快”之意是非基本义,使用的机会也少。但是,汉语“快”字的情形与日语截然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单纯一个“快”字只能表达速度快之意。这要求译者要了解两者的区别,从事翻译时万万不能望文生义,看见“快”就翻译成速度快。(2)是“洗手不干”还是“洗脚不干”?原文:他决定洗手不干小偷这行了。译文:彼手洗決意。译文:彼足洗決意。对比译文和译文,区别就在于到底是“洗手不干”还是“洗脚不干”。译文的“足洗”才是正确的日语中的表达方式。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的“洗手不干”到了日本就变成“洗脚不干”了

7、呢?这就要考察“足洗”的语源?原来,“足洗”本来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僧人每天外出修行,回到寺庙时已经满脚的泥土,通过洗干净脚上的泥土达到身心的纯净来完成一天的修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日两国所选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倘若不深入考察这些文化因素,仅仅靠字面的理解,就容易犯错误,贻笑大方。3.语法方面的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不仅体现在词汇上,还体现在语法方面。语法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汉日两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有同有异,但母语语法规则的负迁移在汉日互译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一种较常用的表达方式。日语的被动是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的。而汉语中不存在动词的词形

8、变化,其被动句的特征是句中有“被”或“由”等字。而且汉语中经常用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意义,这就使得日语学习者的被动意识不强,从而在翻译过程中产生负迁移。看下面的例子。原文:联合国大会召开了。原文:通过谈判,两国的纠纷解决了。的译文:国連総会開。的译文:話合、両国紛争解決。这两句译文主要错在将本来是被动语态的句子译为了主动语态。究其原因,汉语可以用主动来表示被动,故而汉语句子中没有出现“被”等字眼,所以倘若译者不深入分析,很容易犯以上的毛病。正确的译文应该是:的正确译文:国連総会開。的正确译文:話合、両国紛争解決。再看下面的例子:原文:小李的脚被那人踩了。原文:他的钱包被小偷偷了。的译文:李足人。

9、的译文:彼財布。由于这两个句子的原文中都出现了被动句的符号“被”字,所以翻译时没有漏掉被动语态,但并不意味着这两句译文就没有毛病。译者忽略了汉日两种语言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生搬硬套汉语的语法,于是就有了上述有汉语味的日语句子。正确的译文如下:的正确译文:李人足。的正确译文:彼財布。语序原文:写信时,需要研究写法,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译文:手紙書工夫必要、自分気持。此句的译文基本通畅,但其译文仅仅是将汉语原封不动的翻成日语,没有经过细致的分析。在原文中,“写信”时是时间状语,“需要研究写法”则是该句的主干句,而“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则是主干句的目的。但译文则把“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

10、感情”翻译成此句的主干句,因此造成错误。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手紙書、自分気持工夫必要。4.文化的负迁移本族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对翻译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负迁移作用。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不同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反映到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上则表现为语言表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茶会自己泡好吗?原文:茶泡好了。原文:水烧开了。的译文:茶入。的译文:風呂沸。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译文都没有毛病。可是,它们却都不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应该是:的正确译文:茶入。的正确译文:風呂沸。这时,就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果不是人去加入开水泡茶,难道它还会自己泡好吗?水也不会自己烧开呀?这就涉及中

11、日文化差异的问题了。语言学家金田春一彦曾在比较日语和英语的差异时,发现英语中在表述动作行为时他动词使用居多;而日语里则是“自己怎样了”这类说法和动词占绝对多数。汉语在这方面和英语类似,都属于使用自动词较多的语言。而日本人在谈话中往往会区别使用自动词和他动词,其中他动词具有意志性。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用“入”、“沸”这类说法,就会产生说话人在特意为听话人做事情,让人听了心里不安的异样感觉。所以当谈话内容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利害关系时,日本人为避其锋芒,采用以自动词取代他动词的方式,即用强调客观、自然的说法来取代主观意志表述,从而达到委婉的传递信息、抒发己见之目的的表达方式。正如金田春一彦所指

12、出的:日语是自动式的。由此可见,光看字面意义对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避免类似的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发生。(2)“我”和“他”一样吗?原文:我高兴,他也高兴。原文:我想去,他也想去。的译文:私。彼。的译文:私行。彼行。在汉语中,不论是“我”还是“他”都可以用“高兴”同一个词。可到了日语里,就不那么简单了。日语在表达上要加上信息内容,必须从发话者的表情、态度等方面来捕捉其信息。这种表达方式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在日本社会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这是日语中独特的心态表达,只有发话者对此充分了解和掌握时,才能使这种信息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这也是日语的难点所在,不能将日语与汉语作简单

13、的置换,因为这种置换通常只停留在表层结构上,忽视了潜存于结构深处受民族思维和语言心理影响的要素,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日语的真正含意。的正确译文:私。彼()。的正确译文:私行。彼行。可见,文化干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对对象国文化缺乏了解,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尺度衡量对方所致。所以在掌握多项语言微观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要有对文化的敏感性才能译出好的作品。5.结语综上所述,母语在词汇、语法和文化等各方面对于翻译的干扰是不可忽视而又必须尽量避免的问题。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对比与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比较和交融。把握和表达好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较为复杂和颇具难度的工作。因此,要通

14、过对汉日民族价值观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使译者逐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不断缩小与原文和原作者的差距,克服母语文化的干扰,避免或减少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准确理解和传译原文涵义,恰到好处而又淋漓尽致地展现语言的艺术魅力。参考文献:1贺亚芹.翻译中汉语与日语的文化干扰现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XX,(4).2陈斌.母语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XX,(7).3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X,(3).4吴立新.议日语的“自动词式”J.外语研究,1999,(4).5张岩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日语言表达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6王星.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XX,(1).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