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907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浅析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伦理身份的“惑”与“解”内容摘要:皮格马利翁的基本内容是语言学家将街边卖花女改造成上流社会窈窕淑女的故事,重点是这种麻雀变凤凰似的转变所导致的伊莉莎社会伦理身份的困惑,结局是伊莉莎成功摆脱了这种困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伊莉莎伦理身份的突然改变以及她的不适应是全剧的关键。希金斯教授调教卖花女的剧情是精彩的看点,伊莉莎的奋发自为精神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该剧充分体现了萧伯纳一贯主张戏剧创作要为改善社会、让社会朝更公正的目标发展而服务的思想

2、。关键词:萧伯纳皮格马利翁伦理身份作者简介:邓年刚,广东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外国文学。萧伯纳很关心社会伦理问题,但他不止于表现伦理道德上的冲突,对剧中人物关系的处-理也不只停留在伦理道德评价层面(易晓明6175),对他来说,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不再是所谓“明辨是非”(王小波17)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贫穷的问题:“贫穷是我们社会中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到不穷。”阅读资本论的经历也增强了萧伯纳的经济学视野,他真切希望通过知识改变个人和社会,提升个人能力,促进社会进步。跟易卜生、布莱希特一样,萧伯纳非常敏锐地感受到经济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在易卜生、萧伯纳或布莱希

3、特等作家的剧本里,对于近百年来的许多社会问题,不仅是大声疾呼,而且提出答案”(艾思林13)。他的戏剧皮格马利翁于1912年问世后,获得空前成功,多次搬上银幕,1956年改编成音乐剧窈窕淑女在百老汇连演2717场,1964年改编的彩色电影窈窕淑女获得8项奥斯卡奖。因为它既体现了作家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关心,又突出了知识改变人的命运的思想,所以也持久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在戏剧里,寻求其真意所在,并对剧情和我们目睹的重大事件做出我们自己的解释,责任还在于我们观众”(艾思林107)。本文以该剧为例,探讨希金斯教授对伊莉莎的改造如何导致她社会伦理身份的困惑,而伊莉莎又怎样摆脱这种困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

4、生方向。一皮格马利翁取自古希腊同名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里说,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亲手雕刻了一个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对她产生了爱情,最后得爱神阿佛洛狄忒成全,象牙少女变成鲜活女子(伽拉忒娅)并成为他的妻子。萧剧中,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在街头遇到言语粗俗的卖花女伊莉莎,声称可在三个月内将她改造成上流社会的窈窕淑女;伊莉莎瞅准机会,主动上门学习,在辟克林上校支持下,经过一番魔鬼式训练,终于得遂所愿。训练过程中,希金斯教授与伊莉莎之间也是暗生情愫,但这方面并未成为萧翁关注的焦点。萧翁关注的是希金斯教授如此这般的做法,在不改变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提升伊莉莎的社会地位,无端导致她社会伦理身份的困惑,伊莉莎将怎样

5、摆脱这一困局,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该剧通过卖花女的故事,反映了英国下层社会普通人社会身份改变及其调适的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中上阶层人数还非常少,只占全部人口比例的1015,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速度相当缓慢,不同阶层之间界限非常分明,要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较高的社会阶层非常困难。无论从家庭伦理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看,伊莉莎因角色改变所导致的社会伦理身份困惑都非常严重。本文按如下界定来运用伦理概念,“人与人相处所应遵循的道理,就是伦理。伦理又可因人与人关系的不同,而分成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两类”(张凯63)。伦理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道路,以及人类内在的道德意识和建立在这

6、种意识基础上的人类秩序的规定”(岸根卓郎276)。伊莉莎是来自下层社会的女孩,剧中未提及她从小受教育的情况。戏剧开始时,她大约18岁左右,早已离开父母,自谋生路。她父亲阿尔弗雷德杜立特尔是个垃圾工,偶尔也做挖土52,他毫无家庭责任感,把女儿抛入社会,也不管她是否有危险,甚至不放过通过她搞到5镑钱的机会;伊莉莎的继母已是杜立特尔同居的第6位女人,除了让杜立特尔讨好她,给她多买礼物、多买衣服外,根本就不打算跟他结婚。他们都好喝酒,杜立特尔跑到希金斯那里要5镑钱,就是打算用来买酒喝,他们那样的人甚至酗酒成风,连治重感冒都是给病人灌烧酒(萧伯纳114)。因此,伊莉莎出场时是脏兮兮的,全无教养。她戴一顶

7、黑色水手小草帽,沾满伦敦的尘土和烟煤,大概从来也没刷过,头发也跟灰老鼠颜色似的,操着浓重的伦敦东区口音,说话咋咋呼呼,举止大大咧咧,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希金斯对她的初次印象:“一个说话口音这么难听的女人,在哪儿也不能待,根本就不该活着”(76)。伊莉莎离开家人自谋生路,却并无一技之长,只能在伦敦街头巷尾卖花挣钱。可她并不让人觉得可怜,相反,她过得倒是挺快活。当别人(比如佛莱第)糟蹋了她的鲜花,她会自己出面交涉讨回公道;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拿出死缠烂打的本领去兜售鲜花(比如辟克林);当有人(比如希金斯记录她的话)可能对她不利时,她大吵大闹,毫不胆怯维护自己的权利。她过得很快活,因为她有自己的生活准

8、则,比如不饮酒,坚持做“好”女孩等。伊莉莎出身的家庭伦理环境虽很糟糕,但也不能说完全没受到好的影响。她父亲杜立特尔虽几近无赖,但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第一,他很坦诚,不伪装自己高尚。他承认自己没有道德可言,理由是道德这种东西他负担不起。第二,他有哲学头脑。他的生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自认为是穷人中的一员,也不打算改变这一点。第三,他不贪婪,知道适可而止。他向希金斯索要5镑钱,给他10镑他就是不要,因为要多了反而会不快活。第四,他对生活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他的生活理想是不受拘束,只求温饱,不痛快时能唱唱歌,听听音乐,这正是底层社会人们惯常拥有的所谓“穷快活”(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当他意外走运,得到

9、一笔4000英镑的年金时,他也能做绅士,也能守绅士的规矩,并立即去教堂跟自己同居的女人结婚。他这种生活态度,也让人佩服。没有刻意去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一旦走运,也能很好地调整,说到底,那是丰富的人生经验帮助了他。杜立特尔的故事耐人寻味:人生在世,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操守和原则,要有本事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愉快地生活。一句话,正如萧伯纳在人与超人(1901)中所写:“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萧翁以就事论事的经济眼光看待杜立特尔,不做爱憎表态,不做善恶思考,只以他来代表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态度。在快乐地对待生活方面,伊莉莎可谓深得乃父遗风。 二 伊莉莎是在很糟糕的家

10、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子,贫穷、无知、缺乏教养。她离开家庭,住在破旧不堪的小屋子里,终日卖花也挣不了几个钱,对于这种境况,她几乎不在意,也可以说吃苦惯了,从本色看,她是个有志气的女孩子。在市场上,希金斯向辟克林介绍他如何教出身寒微的百万富翁讲合适的英语,偶然用卖花女为例,说她注定终生在贫民窟遭罪,就是因为她的方言问题。如果花上三个月时间,就可以让她彻底改头换面:“你听这家伙满 口土话,这种英语就只好流落一辈子。但是我敢说,只要三个月的工夫,就能让她参加外国大使的花园宴会,人家还以为她是一位公爵夫人哩。我甚至于还可以给她找个上等人家的保姆或店员的位置,那种事需要口音更为纯洁的”(77)。以目前的

11、资质,伊莉莎的确连做花店售货员都不够格,希金斯与辟克林的谈话,让她产生了改变现状的念头,于是她决定去学高雅英语。然而,希金斯并不想教她这样的人说高雅英语,尽管伊莉莎理直气壮地说:“咱到这儿来可不是为了什么好处;咱是花钱的主,咱是来听课的。咱出得起学费”(83)。“咱要在花铺里做个店员,咱不愿意在街口卖花。可是他们不要咱,咱得会说有钱人的话才行”(84)。希金斯再三拒绝,直到辟克林提出打赌并承担全部费用,他才应承。从希金斯决定接受辟克林的打赌开始,伊莉莎的新问题就来了。她只想学好英语以便在花店做个店员,希金斯却要将她训练成公爵夫人,而且不容商量。他的无所顾忌、匆匆行事的作风,让每个在场的人都觉得

12、不安,伊莉莎差点吓得要跑掉。别斯太太认为有必要把事情弄清楚:“我要知道这姑娘在这儿到底是什么待遇,有没有工资?你教完了她的时候又把她怎么办?”(89)辟克林说“对不起,息金斯,我实在不能不管。别斯太太很对。要让这位姑娘给你做六个月教学上的试验,一定得让她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90)。希金斯的回答是:“伊莉莎,你要在这儿待六个月,学习正确的发音,像花店里店员太太那样讲话。六个月后你就可以坐很漂亮的马车到白金汉宫去。要是国王看出你不是个上等人,警察就要把你带到伦敦塔,把你的头砍掉了警告别的不自量力的卖花女。他要是没看出你来,你就可以做个花店的店员”(91)。在第三幕,希金斯太太也问儿子“以后把她怎

13、么办”:“没有上等的收入,有了一些上等人的礼貌和语言习惯,反而使她不能自食其力”(119)。这些剧情交代了剧中人物应当遵循的伦理秩序。从第二幕开始,伊莉莎进入一个新的社会伦理环境。在这个新环境中,除希金斯外,其他人对伊莉莎都很关心很尊重,虽然她只是个来自街边的卖花女。别斯太太很严厉,但严厉中不失真正的关心;辟克林为人和善,让伊莉莎感觉被人尊重;希金斯太太为人文雅宽厚,对伊莉莎善意呵护;佛莱第为人和气,对伊莉莎一往情深;佛莱第的母亲和妹妹对伊莉莎也相当友好;杜立特尔好像最不关心女儿,其实换个角度看,他对女儿是真有信心;希金斯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差劲,但他对谁都如此,他脾气暴躁,好骂人,生活不拘小节,

14、日常生活方面粗心大意,但为人正派,全身心专注于工作,对伊莉莎也没有坏心眼。伊莉莎原本很有天赋,她现在置身于一个新的伦理环境中,开始接受语言学习,仪表训练,穿衣打扮,学弹钢琴,学习方言,上音乐会,充满喜剧色彩的“公爵夫人”速成训练,快速而有效地进行。从伊莉莎的立场看,她很快适应了温波街的学习环境,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仪态的训练和语言的学习之中。三经过悉心调教,伊莉莎的衣着、谈吐及仪态判若两人,让人侧目。第三幕第一场,希金斯太太的会客日,伊莉莎非常得体地问候女主人和别的客人,言语优美,仪容让人赏心悦目,她的优雅不仅让希尔太太和克拉拉产生好感,更让佛莱第神魂颠倒。第三幕第二场,她穿着精美的晚礼服,跟随

15、希金斯和辟克林出席希腊大使的招待会。一天之内,出席了一个花园招待会,一个正式的晚宴,一个晚间招待会,她的言行举止没出些许差错,那“出类拔萃妩媚动人的仪态”、“维多利亚女王似的神气”,不仅让大使夫人赞不绝口,还让人误认为是匈牙利王家公主。舞会结束了,希金斯开心得忘乎所以,回家后,希金斯悠然唱着流行小调。感觉到无比的轻松,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入睡了。按理说,伊莉莎对于如此这般麻雀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般的变化,也应该加倍感到高兴。然而,实际情况却全然不是这样。舞会上,她光彩照人,风光得犹如匈牙利公主,受到众星捧月般的追捧,但她却无暇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身为实验者,她心中所想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当别

16、人赞她说话神气跟维多利亚女王一模一样时,她竟然心中难受,以为自己让希金斯打赌输了,因为自己无法变得跟舞会上的人们一样。舞会后,回到希金斯家里,她情绪低落,感觉糟糕之致,她给希金斯拿拖鞋,脸色越来越可怕,“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让自己倒到地板上,大发脾气”(127)。在希金斯看来,伊莉莎受到很好的待遇,良好的教育,所有的人对她态度都很好,在舞会上又那么成功,她应该高兴才是,伊莉莎感觉却完全不同,根本原因就是麻雀变凤凰,无端攀高枝,不仅没有让伊莉莎喜悦,反而造成了她伦理身份的困惑,正如她向希金斯发出的一连串追问:“我能干什么,你让我变成这个样子,还能干什么?我到哪里去?我干什么好?我将来怎么办?”(129)最令伊莉莎苦恼的问题是:“(过去)我卖花,我并不卖我自己。现在你把我变成了一位小姐,除了卖我自己以外,我倒不能卖别的东西了。要是你把我留在原来的地方多好啊”(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