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827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洛谢夫的古希腊神话研究特点管窥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哲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他与弗普罗普、米巴赫金、德利哈乔夫等俄罗斯籍世界级知名学者几乎为同时代人。在95载的人生之路、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洛谢夫留下了等身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美学、逻辑学、神话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这在俄罗斯乃至世界学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洛谢夫一生众多研究领域中,神话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的焦点。他不但写有大量神话研究论文,而且还有该方面的研究专著,如古希腊联盟罗

2、马象征主义和神话学概论、古希腊神话学的历史发展。下面,我们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剖析阐释。一、提出古希腊神话的历史分期洛谢夫自幼就读于古典中学,古希腊语、拉丁语造诣极深。在他开始学术活动的20世纪初期,正值“古希腊罗马题材在俄国哲学复兴框架内得到富有成效的研究”,古希腊文化在俄国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洛谢夫对希腊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希腊神话不朽的艺术魅力必然成为其研究内容之一。在具体研究中,洛谢夫主张,古希腊神话表现为对氏族关系的“概括移植”,即原始人将最为亲近和最易理解的氏族关系移植到自然,以此思维创生了神话。希腊神话就是人们用话语概述着神灵,体现着诸多现实生活现象。这也是洛谢夫所持有的

3、神话起源观点。此外,洛谢夫认为,希腊神话不是僵化不变的画面,它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将神话研究与社会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尤为必要。于是,洛谢夫坚持在动态发展中研究神话,对古希腊神话的历史分期作了考量,将其划分出五个顺序相承的发展时期:下界神话的拜物教时期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当人们将自身视为自然的附属品时,人对自然有着极大的依赖。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神话,是所谓的下界神话阶段。它的产生源于人对自然的过分依赖,由此萌生了一切来自大地、一切都是大地产物的思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时人类处于采集一狩猎阶段,人类主要局限于从自然获得现成品。在该阶段,人的意识局限于直接的感性认识,氏族公社的社会功

4、能移植于直接所见和直接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上。于是,形成了对“对象”的盲目崇拜,即拜物现象。在母系氏族存在的漫长岁月里,拜物的特点表现在物的魔性与物自身独特地混为一体。对此,洛谢夫主要归纳了四种崇拜类型:对柱体、椎体、原木、石头等实物的崇拜;对植物的崇拜;对动物的崇拜;对人或动物的身体、身体部位的崇拜。下界神话的万物有灵时期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已不只是从事采集-狩猎经济,也不只是单纯地拜物,这一时期已出现了产业经济。于是,人们的生活可以摆脱依赖于大自然现成产品这种单一形式。这时,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升,代替旧的拜物观念,人们认为万物背后皆有神灵,从而形成了神灵观念。由此,社会从拜

5、物教过渡到万物有灵的崇拜阶段。洛谢夫坚持社会一历史的研究方法,他反对将万物有灵看做僵化不变的观点。他认为,前万物有灵观念还不成熟,所以主要体现为突然出现或瞬间闪现甚至还无固定形体的神灵观念,这主要基于原始人对周围大量偶然性现象的本能反映。当精灵有了个体形式时,则进入万物有灵的发展阶段,矛、雷电甚至抽象的智慧都可成为神灵,受到崇拜。英雄主义神话时期随着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的先后来临,在第一次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生产力有了更为迅猛地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妇女在经济上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转向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男子则取而代之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父权制的来临,同

6、时表征着英雄主义时代的到来。然而,希腊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不仅是一个内部孕育渐变的过程,而且伴随着外族的入侵、迁徙、融合。这两种制度的变更伴随着激烈的斗争。上述社会变迁反映在神话中,出现了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等凡人英雄,他们与多种怪物搏斗,建立功绩。当然,这种搏斗的背后,在洛谢夫看来,隐喻着父权制对母权制的斗争。取代微小的神祗和精灵,出现了最高神宙斯。于是,奥林匹斯神系得以建立。希腊化时期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的个体化、剩余产品的增多和交换的发展,使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加剧,从而导致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阶级的出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解体了。这种社会状况体现在

7、神话中,宙斯继续被看做众神和人类之父,但是一些文本已经将宙斯刻画得远离了绝对权威,许多事情他并不知晓。其他一些神祗也被描绘得很好笑,他们经常争吵和打架,而只关注于日常生活琐事更加降低了神祗的威信。洛谢夫归纳了四种类型神话,即人们敢于与神竞技,出现了不敬畏神的神话;氏族诅咒神话;自我否定的神话;变形神话,由此证明社会发展到希腊化时代,英雄神话趋于衰落。奴隶制萌芽时期的神话神话是氏族公社时期出现的意识观念,随着氏族公社社会结构的解体,天真信念意义上的远古神话也消亡了。但是,神话一直延续到古希腊世界的最后时期,至少存在上千年。的确,这一时期的神话只是希腊相应历史时期的思想产物。随着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出

8、现,文学则将神话吸引到自己特有的发展轨道上来。在希腊化时代,神话最终退化为一种纯艺术手法,服务于美学目的。神话成为人类记忆中的美好童年,这个童年正是伴随着人们运用科学的和科学一哲学的观点看待自然而逝去的。概而言之,结合人类思维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对社会经济因素给予特别的关注,洛谢夫将古希腊神话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上述五个顺序相承的阶段。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古希腊神话发展的动态轨迹以及它兴衰沉浮的变化。二、梳理了神祗形象嬗变特点洛谢夫指出,神话反映的是流变的、不稳定的、创造性发展的历史现实。研究每一个神话形象都应该以它的诞生为起点,然后过渡到它的发展、繁荣,最后以它的衰败、内部的毁灭和消亡为终点。

9、在研究中,洛谢夫着重分析了雅典娜、宙斯、阿波罗等三位神祗的形象变异。在此,仅以洛谢夫阐释得最深刻的阿波罗为例。洛谢夫主要分三个时期考察了阿波罗形象的嬗变特点。古风时期在古风时期的下界神话阶段,对阿波罗的崇拜首先体现为实物拜物。洛谢夫引用某些考古资料证明,在某个时候,阿波罗曾被看做柱子、锥体等非生命的物质而受到崇拜。同样,阿波罗这一形象也经历了植物崇拜阶段。阿波罗与月桂树的关联众所周知,月桂树被看做阿波罗的圣树。此外,月桂树、丝柏树、风信子等都与阿波罗不成功的爱情神话有关。阿波罗形象的动物性遗迹特征既体现在昆虫中,阿波罗被提及与蝗虫相关联;也体现在鸟类中,有阿波罗与乌鸦关联之说。伊利亚特中提到,

10、阿波罗化作一只鹰。为了观看埃阿斯与赫克托耳之战,阿波罗和雅典娜化作鸢停落在橡树上。在海洋动物中,有阿波罗化作海豚的神话形象。阿波罗的别名之一德尔斐就是“海豚”之意。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已经提及阿波罗的别名史鸣修斯,即“老鼠”的含义。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羊这种牲畜日益受到重视,这在神话中也有所反映。阿波罗-卡尔涅斯的称谓表明阿波罗与农耕、畜牧业的关联。可见,阿波罗与实物、植物、动物的深刻关联意味着这一神祗的下界根基。分析阿波罗的起源,洛谢夫确信,阿波罗完全具有精灵的本质,也就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或者最晚不迟于新石器时代。古典时期古典时期的阿波罗是位风华正茂的青年神祗,各类竞技神

11、祗,音乐、舞蹈以及一切艺术之神。显然,在洛谢夫看来,这些特征已经属于父系氏族晚期、氏族公社即将解体之时。富裕的贵族阶层已经形成,追求审美感受、注重艺术才能和品位的培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成为可能。这时的社会结构也从氏族公社向具有较高文化的以个性为主体的奴隶制新型社会过渡。另一方面,从古风时期发展到古典时代,阿波罗的形象也日益丰盈饱满。无论是体力特点,还是社会性特征,甚至内在主体性方面,都体现了阿波罗是一位光明神祗。洛谢夫指出,阿波罗作为组织者的作用,在道德、艺术、宗教领域都有体现。希腊化时期隐喻、虚无、逻辑、自然主义、审美等众多艺术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希腊化时期的神话发展特点。其中,采用隐喻的艺术

12、手法理解阿波罗神话,居于首位的当属斯多葛派。如巴比伦的第欧根尼将阿波罗看做日常的太阳。将阿波罗理解为火的观点在晚期文学中也很常见。洛谢夫认为,对阿波罗神话的隐喻理解又可细划出两条路径:一条是走向完全消灭神话的虚无主义;另一条是对神话进行抽象-逻辑加工,将神话引向哲学领域。前者主要以卢奇安为代表,后者以普罗提诺、波尔菲利、尤里安等人为代表。在希腊化时期,采用自然的方法研究阿波罗神话并不少见。如希腊化时代的欧里庇得斯在其作品伊翁中刻画了日常生活中的阿波罗,有时是非常邋遢的样子。洛谢夫指出,希腊化时期文学的审美倾向极强,甚至直接表现为唯美主义。阿波罗神话也没有避免这种风格。以往阿波罗的下界特征、非道

13、德的以及骇人怪物等特点完全被人们遗忘。演讲家基麦里是唯美描写的典型代表,他在演讲中经常将阿波罗描绘成年轻的演员,不包含任何致人死亡的功能,阿波罗是美神和艺术之神。总而言之,通过洛谢夫的线性梳理,阿波罗在历史发展中的嬗变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三、归纳了神祗功能变异的类型化特点奥林匹斯神话以宙斯为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神际关系网,在此基础上,各位神祗都有着复杂而清晰的职能分工,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神祗的这种功能性分工已经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表征性记号。我们仍以阿波罗神祇为例,洛谢夫分三个时期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阐释。下界神话时期1 神秘功能。与拜物观念相关,出现将头发祭献阿波罗的神秘崇拜。据洛谢夫分析,

14、这种献祭形式源于拜物时期,灵魂与它的实体被视为不可分割,献出头发祭拜阿波罗意味着,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祭献给这个神祗,目的是使生命得到保护和完善。畜牧功能。母系氏族晚期,采集一狩猎经济已经完成向产业经济的过渡,人们不再仅仅依赖天然的现成品为生,他们已经懂得种植作物、畜养家禽和放牧牛羊。阿波罗曾被视为牧业神。伊利亚特中提及银弓之神阿波罗为欧墨洛斯育马,为劳墨冬牧牛。阿波罗因杀死独目巨人在给斐赖国王阿德墨托斯当牧人赎罪时,曾帮助国王扩大了他的畜群。医治功能和杀戮功能。阿波罗既是医神、祛病弭灾者,也是破坏之神、死亡和杀戮之神。这种将“生与死”融合的思想正是母权制时期下界神话的特征显现。在荷马史诗伊利亚

15、特中,阿波罗医治格劳科斯的伤口,用河水涤净萨耳珀冬身体的血迹,保护赫克托耳的身体。与此同时,阿波罗也是一位杀戮者,他斩杀了巨龙皮同;参与巨灵之战,杀死尼俄柏的孩子,杀死阿基琉斯、墨勒阿革洛斯、提堤俄斯、佛勒古阿斯。宇宙功能。作为海神,阿波罗以德尔斐的别名受到崇拜。阿波罗被认为是轮船的保护者,与其有关的神话经常会提及大海、河口、水湾、海岸等。除了海洋,阿波罗还掌控着云和风。伊利亚特描绘了阿波罗庇护赫克托耳尸体的情景:“福伊波斯阿波罗从天上采下一朵黑云,降落平原,遮住死者卧躺的整片地皮”。他的别名福伊波斯是“光明的、晴朗的、太阳的火焰”之义。阿波罗是太阳神,是光明之神。植物功能。雅辛托斯、库帕里索

16、斯、达佛涅等都是阿波罗的宠儿。雅辛托斯是位俊美少年,风神出于嫉妒,在阿波罗教这位少年投掷铁饼时,将阿波罗掷出的铁饼吹到雅辛托斯的头上,阿波罗从其遗体中长出风信子花。库帕里索斯同样是位美少年,他在误杀了一只自己心爱的鹿后,忧伤不已,阿波罗将其变成丝柏树,即哭泣与忧伤之树。达佛涅拒绝阿波罗的求爱,为逃避阿波罗,她请求地母帮忙,于是大地分开,将其吞下,在她消失的地方长出一株月桂树。上述神话都是与阿波罗相关的植物功能的显现。古典时期1 社会-政治功能。古典时期的阿波罗是殖民地开拓者的庇护神,主要体现在古典时代后期,也就是公元前6-5世纪,而不是父权制时期。在法律篇开篇,柏拉图直接确证阿波罗是立法者,突出其预言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