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464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比较文学: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研究内容提要: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在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分支还是文学批评的问题上曾有过激烈争论,显示了两个学派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位和思考。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分支这一观点有自身合理的内涵与学理依据,美国学者韦勒克的批评不完全符合事实。有些问题仍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其中相关问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提到法国比较文学,我们自然会想起伽列(或译卡雷)定位比较文学的那句名言: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过,这个观点并非始于伽列,他之前法国学派的代表

2、人物梵第根就持该观点。美国著名批评家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过这一点:“梵第根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比较文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亚的一本手册在理论上和内容上都紧跟梵第根,把比较文学言简意赅地称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伽列在为基亚写的序言中,称比较文学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精神关系,研究事实的联系。”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的最后部分中非常清楚地说道,比较文学最终是要走向“国际文学史”。基亚也好,伽列也好,他们对比较文学的看法都深受梵第根的影响。那么,比较文学究竟是文学史的分支还是属于文学批评?这个问题更让我们想起了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曾有过的激烈争论

3、,它显示了两个学派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位和思考。而挑起这场争论的代表人物正是美国的韦勒克。1958年他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大会上发表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对法国比较文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的批评主要基于三个原因:第一,“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巴登斯贝格、梵第根、伽列和基亚所公布的纲领,也并未完成这一基本任务”。第二,法国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文学的外部研究,“把比较文学局限于研究两国文学之间的贸易交往这一愿望,使比较文学变得仅仅注意研究外部情况”,最终使“比较文学成了只不过是研究国外渊源和作家声誉的附属学科而已”。因此,“在内容方面,比

4、较文学会变得鸡零狗碎,既不连贯,相互之间又毫无关系,成为经常与有意义的总体割裂的交互关系之网。这种狭义上的比较文学家,就只能研究渊源与影响、原因与结果,而无法从总体上研究单独一部艺术作品。因为没有一部作品可完全归于外国的影响,或者被视为一个仅仅对外国产生影响的辐射中心”。后来,他在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文中又强调指出:“比较文学如被狭隘地看成双边关系就不可能成为一门有意义的学科,它就只会去研究两国文学之间的贸易交往,从而只研究文学创作中的鸡零狗碎的东西”,“就会完全沦为文学史的辅助学科。”第三,这种外部研究是法国为自身民族“争夺文化声誉的舌战”,“是对外贸易的商品”,“是民族借贷的统计”,是“

5、民族心理的指示器”。长期以来,我们认同了韦勒克的批评,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是文学史的分支,应该属于文学批评,而恰恰忽略了或者没有认真追问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分支这一观点的内涵与学理依据,也没有真正对韦勒克的批评提出过任何质疑。于是有些问题仍然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人们的疑惑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我们对相关问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梵第根持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分支的观点,有他自己的构想。他在比较文学论导言中,勾画了认识作品的一个认知视野不断开阔、深入的方式与价值指向:阅读一文学批评一文学史一比较文学。他认为,读者最初接触作品后,就开始了文学批评的阶段,只不过这种文学批评“有时是主断派的、争论派的或哲学派的,

6、有时是印象派的,但往往总是主观而并非完全史料性的”。所以“文学史”的作用出现了,“它重新把作品和作者安置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把作品和作者之可以解释者均加以解释”。他指出:来到一个特定的文学作品面前,文学史家有一个广阔的课题要完成。他将在作者本人的生涯中或在他本人以外去研究那部著作的“本原”:它的前驱,它的源流,帮助它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等等;它的“创世纪”,即它逐渐长成的阶段,从有时竟是很悠远的最初观念起,一直到它出版时为止;它的“内容”:故事、思想、情绪,以及其他等等,它的艺术:结构、风格、格律;它的“际遇”:在读者大众间的成功、批评界的好评、重版,以及有时是迟发的影响。我们刚才已讲起某一部书

7、在著作时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它的前驱;其次讲起它所给予别人的影响以及它的后辈。的确,一种心智的产物是罕有孤立的。不论作者有意无意,像一幅画,一座雕像,一首奏鸣曲一样,一部书也是归入一个系列之中的。它有着前驱者;它也会有后继者。文学史应该把它安置在它所从属的门类、艺术形式和传统之中,并估量著作者的因袭和创造而鉴定作者的独创性。为要了解拉马丁的默想集的新的贡献,那必须认识以前的悲歌和哲理诗。同样,在研究一部作品的后继者的时候,我们便格外容易看出那作品的价值。卢梭的忏悔录不仅本身重要而已,它还因为它所引起的那一大批感伤的自叙传而显得重要。有一些名著还不如说是集前人之大成;有一些名著是开发端绪;有许多的名

8、著却大都是两者兼而有之。总之,接受到的和给予别人的那些“影响”的作用,是文学史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我们所以引录上述两段话,是因为其中透露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一,梵第根是基于文学史的立场和视野来研究作家作品的,他是要在了解一部作品本身的基础上,发挥学史的作用,再将作品和作家重新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把作品和作者之可以解释者均加以解释”。第二,比较文学要研究的对象包括一部作品的“本原”和“创世纪”、内容和艺术、际遇和影响等。第三,梵第根阐述了比较文学从属于文学史范畴的学理依据。他认为,作为“心智的产物”的优秀文学作品,“罕有孤立”存在的情况,它通常总是会有所继承和借鉴,也有所发展和创造,只有将作

9、品置于特定的“门类、艺术形式和传统之中”加以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估量著作者的因袭和创造”,从而“鉴定作者的独创性”、“新的贡献”和“价值”。在这里,梵第根不仅强调了“接受到的和给予别人的那些影响”,同时也注意到了“创造”、“独创性”、“新的贡献”与“价值”。由此,梵第根揭示了比较文学是文学史分支的谜底,从根本上指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既然那组成对于一件作品或一位作家的完全研究之各部分,可以单凭本国文学史着手,而不及于那接受到或给予别人的诸影响之探讨和分析的,那么久让这种探讨自立门户,具有它的确切的目标,它的专家,它的方法,这想来也并无不合吧。它可以在各方面延长一个国家的文学史所获得的结

10、果,将这些结果和别的诸国家的文学史家们所获得的结果联在一起,于是这各种影响的复杂的网线,便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它绝不对想去代替各种本国的文学史,它只补充那些本国的文学史并把它们联合在一起。同时,它在它们 之间以及它们之上,纺织一个更普遍的文学史的网。这个门类是存在的,它是这部书的研究对象;它名为“比较文学。”可见,对梵第根的比较文学的认识应该有两个层面。第一,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关系的研究,我们对这个层面的理解没有问题。第二,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要描绘、呈现国际文学间相互影响的网络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学的理想。它有别于国别文学史而且不会取代国别文学史,而

11、是要扩大国别文学史的范围,弥补国别文学史关注不到的范围和领域。国别文学史主要关注的是一国文学,一国文学的发展演变及其成就。比较文学是要把各个不同的国别文学史原来各自独立的世界打开一个窗口,从影响的层面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梵第根等法国学者坚持比较文学是史的分支,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立场就在于此。恰恰是这个非常重要的层面的认识,被我们长时期地忽视了。应该说,比较文学是文学批评研究,但又不限于批评。如果仅限于文学批评,那么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也就丧失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也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虽然它是跨国家跨文化的文学批评,但总归还是批评范畴。比较文学不仅要对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进行梳

12、理和研究,而且要在诸多个案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使不同国家的文学在有事实影响联系的层面上,形成一个既保持独立个性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意义上的国际文学史。它是“史”,但不同于一般的国别文学史,而是在各个国别文学史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视野更为开阔的一种国际文学史。这种文学史又是一般文学史所不涉及的,因为它不仅包括各国别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也“让一个地位给本国文学史只稍稍提到或竟不提的那些第二流或第三流的作家,因为他们在作为放送者或传递者说来,却也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有机整体的国际文学史,“有许多极大的部分都还没有开垦过”,这正是比较文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法国学者为比较文学划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这一研

13、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无疑是明确而清晰的。然而,韦勒克对此偏偏视而不见,认为比较文学所以产生危机,就是因为“梵第根以及他的前辈们和追随者,都从十九世纪实证主义事实主义观点来看待文学研究,把它看作是对渊源和影响的研究。他们相信因果关系的解释,相信由考证动机、主题、情景和情节等同先前其他作品的关系所得到的启示。但他们难得问一问,这些联系现象除了可能说明一个作家熟悉和阅读过另一个作家的作品之外,还说明了什么一?我们认为,韦勒克对梵第根等法国学者的指责,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梵第根的构想已然很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什么”。二其实,韦勒克对法国比较文学的合理性、真实用意及其贡献,还是有所察觉的。正是在比较文学的危机

14、中,他评价说:“比较文学在克服国别文学史所造成的人为的孤立方面,有着很大的功绩。它认为连贯的西方文学传统,交织在无数相互关系的蛛网中。这一思想显而易见是正确的(并得到大量根据的证实)。”既然韦勒克认为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连贯了“西方文学传统”,“在克服国别文学史所造成的人为的孤立方面,有着很大的功绩”,为什么他又对“这一思想”的“正确”性给予尖锐抨击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明显的矛盾性呢?如前所述,韦勒克从三大方面对法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了尖锐的批评。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三个方面的批评再做进一步的归纳和分析,就不难发现,韦勒克所以肯定法国比较文学的同时又对其大加挞伐,究其根本,就在于他是站在新批评的立场来批

15、评法国比较文学的。作为美国著名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对文献和文学理论有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一贯反对19世纪后期文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和惟科学主义倾向,强调文学本身、文学内部的价值,而不是有影响的外部事实关系的梳理和研究。他要求批评者摒弃毫无生气的事实,去关注并领悟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品质。使文学作品本身成为研究的中心。他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清楚地显示了他偏重对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研究的倾向。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是纪念碑而不是文献”,不是为研究历史提供线索的文献,而应该是文献研究的中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把文学作品视为一个“千差万别的整体”,“是符号和意义的分层结构,这个分层结构完全有别于作家创

16、作时及接受影响时的思想过程”。他认为“文学史和文学研究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文学”,而在法国学者那里,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文学外部的研究,不是文学本身的研究,它远离了中心,偏离了本质。他指出:就方法论而言,文学研究如不决心将文学作为有别于人类其他活动及产物的学科来研究,就不可能有什么进展。为此,我们必须正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它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作者心理跟艺术作品之间,在生活、社会同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条被人们正确地称为“本体论的沟渠”。我已把艺术作品的研究称之为“内在”,而把对艺术作品与作家思想的关系、艺术作品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称之为“外在”。可是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渊源关系的研究应当忽略和歧视,我决不否认艺术与人的关系,也决不同意在历史研究和对形式的研究之间树起一道障碍。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