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45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 残胃癌的诊断 方法 和外科 治疗 体会。方法 回顾性 分析2例残胃癌临床资料,早期癌8例中行部分残胃切除术2例,行全残胃切除术6例;进行期癌24例中全残胃切除术14例,联合横结肠、脾切除术10例。结果 手术切除率为100%,早期癌病例3年生存率为100%;进行期癌中8例生存平均16个月,16例于手术后平均8个月死亡。结论 早期胃镜检查诊断并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术患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胃切除术

2、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 目前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加深,残胃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多2。1992年1月XX年12月我科共收治残胃癌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58岁。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首次消化道重建方式毕罗式9例,毕罗式23例,结肠前16例,结肠后7例。残胃癌与前次胃切除间隔时间510年6例,1020年23例,20年以上3例。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6例、上腹部饱胀不适13例、吞咽困难5例,呕吐8例,口服制酸剂无明显效果。逐渐出现食量减

3、少、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等症状。 辅助检查 术前行胃镜和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经胃镜活检检查32例均证实为残胃癌。病灶位于吻合口部12例,胃底后壁10例,胃底贲门7例,全胃3例。首发时早期黏膜内癌8例;进展期癌24例,病检:高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3例。TMN分期:期8例,期6例,期13例,期5例。 手术方式 本组患者中早期癌8例,其中行部分残胃切除术2例,行全残胃切除术6例。进行期癌24例,其中全残胃切除术14例,联合横结肠、脾切除术10例。其淋巴结清除范围为:常规清除第14、711组淋巴结。毕罗式残胃癌重建手术,根据胃十二指肠吻合口受累情况,

4、清除第12、13、14及17组淋巴结。毕罗式残胃癌重建手术,清除吻合口部空肠系膜内和根部淋巴结,以及第1组淋巴结。 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00%,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经有效引流,切口裂开经期缝合术后均顺利恢复,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缓解。病例均获1248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早期癌8例,术后随访3年,无死亡。进行期癌24例,其中8例生存平均16个月,16例于手术后平均8个月死亡。 2 讨论 .1 残胃癌的病因 残胃癌可发生于残胃任何部位,以吻合口多见,其次是残胃小弯侧、贲门部。目前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因素:胃大部切除

5、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胰液、肠液逆流入胃引起碱性胃炎和黏膜息肉样改变。胃大部切除术后对解剖生理干扰大,胃泌素和保护胃黏膜的黏液减少,幽门括约肌功能消失,胆汁、胰液返流刺激胃黏膜加重了由于胃切除所致的残胃低酸或无酸状态。此外胃黏膜屏障破坏,使H+逆散入胃壁发生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局部营养缺乏,导致腺体萎缩、变性、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致癌变。胃良性疾病行部分胃切除术后,残胃内可发现典型的慢性炎症、黏膜萎缩、胃腺体囊性扩张、乳头状增生样息肉等变化。其萎缩变化于手术后3个月后即可出现,可能与手术后胃内低酸,利于细菌繁殖,其代谢产物可致癌有关。长期不愈合的溃疡可发生癌变。毕罗式术后碱性胆汁返流发生率明

6、显高于毕罗式。 .2 残胃癌的诊断 因残胃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且残胃癌好发于吻合口,易漏诊,尤其是极微小病灶,钡餐及消化道造影检出有一定难度。因此胃镜的检查及活检极其重要,胃镜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镜检查时对吻合口部位粗糙、糜烂、变色和红色颗粒等改变应多作活检,不能轻易满足于吻合口炎症或残胃炎的诊断,必要时再次活检。另外腹腔B超、CT、MRI对其诊断尤其对转移癌,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 残胃癌的 治疗 近年来残胃再发癌的病例明显增加2,探讨合理的治疗方式,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成为当前 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资料显示,残胃癌比原发胃癌更容易出现

7、淋巴结转移,而且淋巴结转移途径发生改变,因此淋巴结清扫和肿瘤切除同样重要。残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与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相似,但在残胃癌患者第一次手术,引起了淋巴回流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改变,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相比有其独特生物学行为。在手术中经常可看到淋巴管的再生及胃周侧支的形成。残胃癌淋巴转移方式有三种:沿胃左动脉和脾动脉转移,在残胃癌最常见第1、2、3、4组淋巴结转移,其次是第11、10、7、9组淋巴结转移。沿胃空肠吻合及胃十二指肠吻合转移到空肠系膜及十二指肠。沿腹腔食管转移到纵隔淋巴结。近年来,手术切除率较前有所提高,赵峻等3报道残胃癌59例切除率、根治切除率分别为%、%。认为除非有广泛的转移或

8、严重的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应手术探查。所行术式应为残胃全切加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原毕罗式吻合者需清扫第12、13组淋巴结,原毕罗式吻合者需清扫第14组淋巴结及原吻合口附近肠系膜淋巴结。如肿瘤已侵及脾脏、肝脏、胰腺、横结肠及肠系膜等相邻脏器,要争取联合切除。本组病例中手术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延长了生存时间,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于一般胃癌手术。除非残胃癌已有广泛转移,禁忌手术,否则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均应剖腹探查,争取行根治切除。即使是姑息性切除、捷径吻合或造口术,也能有限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于那些广泛转移或不同意再手术的残胃癌患者,可选择

9、行放、化疗或免疫等疗法,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4。 .4 预后及预防措施 残胃癌的总体预后不良,可能与其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及肿瘤本身组织学分化差、容易发生侵袭有关5。残胃癌若能行根治性切除,其预后与原发胃癌无异,为进一步提高残胃癌早期诊断率,应着力于提高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对残胃癌的认知程度。本组患者中初次治疗距发生残胃癌时间间隔最短为5年,10年以上者占%,因此胃部分切除手术后5年以上者应定期胃镜随访监测,而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残胃癌是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严格掌握胃部分切除手术指征及改进胃肠道重建方式,可从根本上降低残胃癌的发生率。 【 参考 文献 】 1吴在德,吴肇汉.外 科学 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459-460. 2陈俊青.胃癌M/王吉甫.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393-396.3赵峻,邵永孚.残胃癌的外科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1999,22(2):21.4孙卫国,张景伟.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的临床效果 分析 J. 中国 实用外科杂志,XX,24(6):369-370.5陈峻青.残胃癌早期诊断与 现代 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XX,24(7):394-395.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