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389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农、林、医等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并树立专业志向的入门课程。植物学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学科。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涉及面最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工程等专业新生入学后首开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可为学好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植物学的

2、一些分支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因而其学科地位十分重要。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方法是考试。通过分析考试成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筛选高质量试题,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因此,我们对XX、XX、XX级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本科生植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学生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搞好植物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一、研究对象测试对象为XX、XX级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专业班学生,共5个班,146名学生。采用周云龙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物学。由我院生物科学系植物教研组老师承担教

3、学任务。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考试过程中考场纪律严明,无违反考场纪律现象。二、试题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由2名教师负责命题过程及筛选组织试题。试题覆盖植物学教材各部分知识。整张试题由7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图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每一大题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编排可以缓解学生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联盟。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l。三、考试质量分析学生成绩频数分布从统计的学生成绩来看,考试成绩总体比较好,参加考试的146名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不及格,最低分为50分,最高分为93分,相差43分,

4、平均分数为分,标准差为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6575分之间,经正态性检验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生成绩频数分布见表2。试题难度、区分度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难度可以衡量考试难易程度,通常用全体考生做出正确回答的百分比表示。试题难度计算公式为:P=X/W其中P为难度,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卷总分。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D=2

5、*/W,其中D为试卷区分度,XH为27%高分组平均分,XL为27%低分组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本次植物学考试试题统计分析中,难度和区分度分别为和。四、分析与讨论本次统计分析的植物学考试试题基本涵盖本教材的所有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植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考试情况看,全部学生按时交卷,没有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考试成绩,说明试题量与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在试题层次方面,包括记忆、理解和综合分析应用等,能较准确反映学生全面掌握和分析应用植物学知识的能力。本次植物学考试试题统计分析中,试题难度P为。一般试题难度P表示试题难,

6、为非常好题,通过对试卷综合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生对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记忆类考题答对率高,而实际综合分析类题答题率低,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仍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真正的掌握教材里的内容,知识联系面窄,未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良好习惯。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做到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在于其是否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要在启发学生对植物学学科及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在每一堂课上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其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等许多方面均是多样性的,

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如对那些在实验和野外实习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积极考研究生的学生,立志从事教育的学生等分别给予一定的指导。其三,加强理论课与实践环节有效结合。如:在理论课上尽量渗透实验原理与过程,而在实验课上适当加强理论上的解释。同样,对待理论课与野外实习关系的处理上也是如此。其四,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色,立足于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将植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要改进教学手段首先要做到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适当的延长野外实习,野外考察、实验课的教学时量,让学生进一步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其二,除了进一步丰富传统的挂图、标本、模型和网络下载的一些植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外,更加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仅用网上的植物图片外,还增加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的图片,这样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动态的生长过程,从而将抽象的专业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