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383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森林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一、前言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森林动物学暴露出诸多的教学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实践教学缺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基于有效的改革,尤其是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对森林动物学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改革价值。二、森林动物学教学问题教学模式单一。森林动物学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为主。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实验学习环节,缺乏有效的实践性。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学

2、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森林动物学的课程内容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中,以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活动,这与探索实验的教学目的相违背。实践性教学是森林动物学的核心教学模式,其在组织开展中,需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认为,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反而不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传统的森林动物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森林动物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概念多、名词多,因而教学活动相对枯燥。传统的森林动物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创新性,进一步加剧了教学活动的枯燥性。

3、教学内容的陈旧主要体现于教学形式单一,章节内容过于文字化。基于这种教学现象,其教学活动的氛围欠缺,“学生学的枯燥,教师教的累”,是当前森林动物学教学的最大问题之一。森林动物学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因而在组织教学中,各教学内容相对缺乏创新。尤其是基于生物技术发展,而构建的动物科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的引用较少,使得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发展存在差距。这点是当前森林动物教学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课程安排不合理,尤其是实验课程的课时不足。森林动物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尤其是实验课程,是森林学的重要部分。当前的森林动物学,在课程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实验性课程缺乏,尤其是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教学课时上明显不足。在试验

4、课程中,师生都带有“应付”的感情色彩。基于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其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相对缺乏。尤其是研究性的教学资源,是森林动物学发展的核心,因而教学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教学的创新性发展。三、森林动物学的教学改革教学是森林动物学在新时期下,适应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发展,是实现其有效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学改革原则。一门学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改革的有效性,是改革的核心工作。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基于合理的改革原则,这样才能实现良好改革的效果。1.有效性。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其有效性,尤其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要以课程大纲为

5、核心,进行科学合理改革。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改革的尺度,也就是改革的形式、内容都需要满足教学的需求。2.适应性。森林动物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因而其改革需要与动物科学相适应。教学改革势必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本质性的改变。其在转变的过程中,改革的内容要与最新的科研、教学相适应,这样更有助于改革效果的实现。3.统一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其在改革中需要遵循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对各方面进行统一的教学改革。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改革工作的开展也要统一化,这是保障改革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方面。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森林动物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因而

6、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核心。教学改革的措施。基于科学的改革原则,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是森林动物学改革的重点。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无疑是对教学的创新性发展。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发展。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森林动物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等学习活动。这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研究动物学的基础能力。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基于兴趣爱好、个

7、性特点,进行选择性学习。也就是说,基于选择性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全面性。森林动物学的概念、名词比较繁杂,因而选择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具体的教学,这点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2.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性。随着森林动物学的发展,其逐渐成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因而,对其教学内容的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森林动物学科发展壮大的基础。森林动物学在内容的改革中,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系统化,是其内容改革的重点。而且,教学内容偏向于探究性,以增加实验教学的开展。同时,课程的课时安排,需要基于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计划。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发展,还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性。也

8、就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是动物教学最好的方法。教师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课程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同时,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是改革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其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有效性。3.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过程,其注重互动环节的突出。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课前的引导、课后的指导,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教师需要基于各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营造好教学氛围,而对于课后的指导,主要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已做好教学指导工作。4.实验教学改革。森林动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因而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改革实验

9、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进行,尤其是教学形式的改革,是实验教学的改革重点。实验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尤其是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动物实验的时间长、操作复杂,因而课时的安排相对要多些。同时,实验教学中,多以探究性教学为主,尽量避免验证性实验的开展。四、结语基于上述,我们知道:森林动物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基于有效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森林动物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