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303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_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摘要】本文结合宝钢的实际从三方面论述标准成本制度,第一部分结合宝钢的实际阐述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第二部分阐述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第三部分阐述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

2、,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

3、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

4、、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5、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

6、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比进口石墨粉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

7、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

8、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

9、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

10、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

11、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

12、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

13、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

14、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

15、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