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研究综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220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方言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方言研究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杭州方言研究综述一、引言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辖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富阳9个区,面积为16596平方千米,总人口万。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杭州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宋室南渡后建都杭州而形成的一支带官话色彩的语言。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杭州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研究杭州方言提供借鉴。二

2、、杭州方言研究概况语音方面1.音系研究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李荣主编、鲍士杰编纂的杭州方言词典都对杭州市区的音系进行了全面、详细地描述。鲍士杰杭州方言略说描写了杭州方言声、韵、调的特点,总结出杭州方言有声母27个,零声母在内;有韵母45个,声化韵母1在内;有7个声调。王启龙杭州方言音系介绍了杭州方言语音系统中的声、韵、调及声韵配合情况,整理出杭州方言同音字表。郑民唐代杭州口语韵考察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以唐代杭籍文士的诗文用韵为个案,考求早期杭州语言的语音特色,显示早期杭音诗歌用韵情况和早期杭州口语的基本面貌和用韵系统。史瑞明杭州方言里联盟儿尾的发音指出杭州话儿尾有强烈的卷舌

3、性质而没有任何鼻音的成分,这个特点明显地跟北方官话相似而跟吴方言不同,反映出12世纪宋朝迁都到杭州时所发生的根本语言变化。徐越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指出新杭州话已明显不同于老杭州话,新老杭州话的差异集中地体现在韵母系统当中。新杭州话韵母系统的演变预示着杭州话的发展方向。其在新派杭州方言对周边吴语语音的吸收一文中指出,新派杭州方言吸收了周边吴语的某些读音,逐渐趋同于周边吴语,对周边吴语的吸收分为借用和部分借用两种类型。徐越杭州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描写了杭州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并把这些差异归纳为单项型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多项交叉型的“年龄地域”差异、“年龄性别”差异。指出老派方言中残存的某些与宋代

4、汴洛雅音有关的特点正在流失,新派方言官话化和土白化的演变趋势都很明显。徐越浙北杭嘉湖方言中的小称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了其地理分布和特点。文章指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2.文白异读现象研究赵庸对杭州方言白读现象作了系列研究。赵庸杭州话白读系统的形成指出杭州话的白读系统是近百年间外来的新层,这个新层产生的动因是与周边吴语方言的长期接触,白读音通过两种方式借入,并出现异质语言要素不调和的现象。其在杭州话部分音类白读缺失原因探析一文中指出,杭州话白读层的形成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部分音类的白读至今尚难传入

5、,原因主要有:一是受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数量等的角力;二是语言因素的影响,即与语义信息传达明晰度相关的音段数量有关,并受杭州话音系的限制。在杭州话白读出现个体变异的原因中指出,杭州白读形成过程中出现语音的个体变异,主要有“ 樱、眼、外、咬、杏、矮”六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杭州话与周边方言音系间的对应差异。他认为这六个字的白读音节在原杭州话音系里没有,是新增的音位配合,在借入白读过程中增加或脱落原声母,形成了个体变异。此外,王福堂在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一文中将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情况作为特例进行解析,认为杭州方言的读书音本来已经取代了口语音,层次已经消失,但又借入口语音,重新建立起层次,

6、而借入的口语音不是来自官话方言,是来自周围的吴方言。徐越从宋室南迁看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一文中通过对南宋临安城内北方移民和土著人口比例的考察,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宋室南迁和杭州方言文白异读之间的关系。3.语音比较研究杨文波上饶铁路话与杭州话、上饶话的语音比较对江西上饶的铁路话方言岛进行介绍和描写,将上饶铁路话与其人口来源地的杭州话和人口迁入地的上饶话进行了语音比较,并分析了所得结论的成因。史皓元南通话、杭州话跟吴方言的比较指出,即使不考虑浊声母之有无,吴语跟官话还是能分得相当清楚,苏州跟姜家塘的方言都符合吴语绝大多数的准则而不符合官话的准则,可以归类于吴语。其他四个点,昌黎、杭州、南通、姜堰,都

7、很符合官话方言的准则而在吴语方面就符合得很少,都可以划归官话方言系统。语法方面杭州方言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法方面。李荣主编、鲍士杰编纂的杭州方言词典概括了杭州方言的3条语法特点:一是杭州话受外来方言的影响较大,主要受到北京官话、绍兴话的影响;二是概括了杭州话语音方面的特点,包括“家、江、茶、花、闻、味、人、耳”等八字在杭州话中不分文白读等方面;三是词汇方面的特点,指出杭州方言一部分词汇跟湖嘉方言相同,另一部分又跟北京话相同。黄衣凡杭州方言介词初探介绍了杭州方言常用的介词,指出只有少数杭州方言介词还保留了一些中古时期的使用习惯,没有完全按照语音演变规律演变,并存在“把”字句和“被”字句混淆等特

8、点。陈赵赟杭州方言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现象对杭州方言中代词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的现象作出分析,从杭州方言中代词的特殊说法出发,并同韩国语中的此类现象比较,探讨了杭州方言中存在大量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的现象。徐越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指出“儿”转为词缀后,由其基本意义或初始意义指“小”,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戏谑、轻蔑”等功能,使表达更加轻松活泼、形象生动。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分析了杭州方言“儿尾”的构词作用和修辞作用。构词作用方面,从加“儿尾”能构成新的词形和词义方面和加“儿尾”可以改变原词词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修辞方面,指出普通词语用加“儿尾”的方式表示“细的、小的、少的”内容

9、、风趣的言词和暗密的隐语等功能。吕洁丽和顾秋丽杭州方言语法中的官话成分通过对杭州方言词法和句法的描写及其与普通话、周边吴语的比较,证明杭州方言融合了南北汉语方言的语法,但它仍属于吴语,只不过仅带有官话的色彩而已。词汇方面1.词系研究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收录了75条词、特别词、56条助语词在杭州市区当时的方音。李荣主编、鲍士杰编纂的杭州方言词典分门别类地记载了杭州市区的方言词汇。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描写了吴语的词汇系统,杭州市区作为书中33个单点中的一个,词汇的情况也被收录其中。2.词类研究傅鸿洲杭州方言中的“卯”字指出杭州方言中的“卯”字继承了古代“卯”既表示时间又表示数量的用法。但其只能作为一

10、种构词词素使用,构成“噶卯、落底卯、上卯”等表示时间和数量的词语。徐越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对杭州方言儿缀词的结构、读音、来历以及儿缀词所表示的主要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进行了探讨。徐越在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一文中提到,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具有构成新词、区分词义和词性、变换词形等构词构形功能,词根重叠多、词形变化丰富是其显著特点。这些特点表明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尽管读音改变了,但其主要的构词、构形功能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吴语的特点。3.比较研究少数文献涉及杭州方言点的词汇与普通话、古代汉语词汇之间的比较。殷作炎普通话词、北京话词、杭州话词及其他以小说渴望为研究对象,从中收词186条、分9类进行比较,分别

11、罗列出小说中的用词、北京话词以及相对应的杭州话词,讨论普通话、北京话跟杭州话在用词方面的差异。叶斌、陈鑫的从杭州方言看敦煌变文的部分词语一文,结合杭州方言,对敦煌变文中的若干词语作出考察,指出古代汉语那些似乎已经消亡的词语,其实有不少仍旧以一定的形式遗存于今天的方言中。综合研究杭州方言研究除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所涉及外,在其他方面也有讨论。徐越在宋室南迁和杭州话的形成一文中指出,宋室南迁导致南北两种方言发生接触,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是北方官话给土著方言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但土著方言在最重要的方面仍然保持着吴语原有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今天带官话色彩的吴语杭州话。慧子杭州方言的文化特色及其成因试

12、图把杭州方言与历史相联系,讨论它的文化特色及其成因,指出杭州方言的半官话性质主要表现为词汇系统类似于北方型。徐越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浙北杭嘉湖方言从地理语言学视角探讨了方言地理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人口迁徙、交通地理等非语言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杭嘉湖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与行政地理、自然地理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与移民、交通地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的结论。徐静茜杭州方言的社会变体及双语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杭州方言,从发音人的口音、措辞、语态等方面的差别入手,对杭州方言做了分析和比较,将杭州方言分为弄堂杭州话和新派杭州话两派。杨子华在与杭州的亲缘关系从“耍子儿”谈西游记中的杭州方言中提到,西游记所

13、运用的基本方言应是宋元明时期杭州的半官话吴语方言,并分析了杭州方言与西游记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指出杭州方言中的“儿尾”方言对西游记中的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杭州方言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前人虽对杭州方言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尚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杭州方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感性层面,多为共时的静态描写,缺少历时动态分析。另一方面,对杭州方言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描写和分析还不充分,研究内容偏重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语音研究又比较零散,多为点状分析,没有建构起比较完整的语音体系。因此,今后对杭州方言应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地研究,应进一步拓宽杭州方言的调查研究范围,在掌握大量方言资料的基础上,对杭州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并进一步加强方言点之间、片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杭州方言研究体系。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