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184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连枷胸中的 治疗 作用。 方法 将我院1999年1月XX年3月符合连枷胸条件的43例患者,其中14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BiPAP组,另外29例患者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常规的间歇正压通气岁,最大为52岁,最小为14岁。合并腹部外伤7例,骨盆骨折13例,其他部位骨折9例。 方法 病例选择 经X线或CT证实患者有相连3根或3根以上的肋骨至少有2处骨折,并形成反常呼吸。合并有肺挫伤,严重的呼

2、吸困难,呼吸25次/min以上,经1min吸入10L/min的氧,血氧饱和度仍在以下。无无创正压通气禁忌证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昏迷、频繁呕吐等患者(在IPPV组也被剔除),符合以上条件的既往所有病例,被选出 研究 ,共43例。 分组 本科一直推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CPAP)治疗肺挫伤,在CPAP模式上联用PSV成为BiPAP模式,将运用BiPAP模式通气的14例患者分为BiPAP组,将其余运用常规IPPV模式通气的患者称为IPPV组。 监测项目 统计两组患者监测24、48、72h的血气分析,入院的ISS评分,ICU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 一般处理 患者反常呼吸的胸壁采用弹力绷带固定,其他处

3、骨折给予相应的固定,腹部创伤的给予相应处理。 特殊处理 BiPAP组,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外接配有布比卡因、芬太尼或吗啡镇痛泵持续镇痛,以不 影响 患者的呼吸、咳嗽为准,37日拔出硬膜外镇痛导管。拔管后仍觉不适,可口服药物镇痛。采用面罩持续正压通气,FiO275mmHg,呼吸在1425次/min,可考虑停用BiPAP,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IPPV组,采用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PEEP值为510cmH2O,潮气量为610 ml/kg,吸气峰压(PIP)在30cmH2O以下,FiO290%, PaO75mmHg。PaO75mmHg,考虑改用SIMV模式逐步停机,停机后病情稳定,转出I

4、CU病房。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监测项目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ISS评分、住ICU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是一样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24、48、72h时PO2,PCO2,PO2/FiO2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随时间的推移,氧分压在升高,氧合指数在增加,而两组患者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连枷胸是较常见且严重的胸部外伤,常合并

5、肺挫伤,因反常呼吸、胸壁浮动、难治性的低氧血症,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胸部外伤死亡的原因之一。此类患者的早期 治疗 主要是纠正低氧血症,固定连枷胸。早期认为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是连枷胸、连枷胸患者的胸壁软化、反常呼吸、纵隔摆动对循环系统造成不良 影响 所致,经过学者 研究 ,证实呼吸功能障碍更主要是肺挫伤所致1。连枷胸和肺挫伤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共同加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对于患者浮动胸壁的固定,填塞加压包扎因限制胸廓运动,造成畸形而只能作为临时治疗措施,对于手术外固定,有学者极力主张,认为可缩短病程。国外学者做过临床对比试验2得出结论,对于不合并肺挫伤的连

6、枷胸,手术固定的确可缩短病程,这类患者的手术指征,临床已取得一致,对于合并有肺挫伤的连枷胸患者,是否手术,两组病程长短对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况且,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必然造成患者的病理生 理学 变化,形成第二次打击,其带来的危害,处理不当,有可能更甚第一次3。正压机械通气能对胸壁进行理想的内固定,有效地控制反常呼吸,保证足够通气量,使萎缩的肺泡再度扩张,增加氧合通气,可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已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4,5。国外学者Tzelepis等在CMV、IMV、CPAP种通气模式上调查,发现对胸廓损伤、胸廓变形最小的是CPAP模式6,而BiPAP其实质是CPAP联合PSV,是CPA

7、P的一种改良模式。 从表1中可看出,两组患者的ISS评分相同,说明两组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表2显示: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前3天临测无明显差异,说明间歇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虽能保证患者的足够通气量与充分氧合,排出二氧化碳,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但这一点采用BiPAP通气模式也能达到目的,IPPV模式在通气方面并无明显优势。理由如下2点:BiPAP模式在整个自主呼吸周期中,呼吸机始终向气道输送恒定的正压气流,正压气流大于吸气气流,气道内一直是正压,这样可防止肺与上下呼吸道萎陷,改善肺顺应性,可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分流量下降,氧分压升高,吸气省力舒适,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Bi

8、PAP模式能显著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呼吸功耗,改善呼吸肌疲劳,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增加氧合,纠正高碳酸血症5。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并发症、死亡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BiPAP组明显优于IPPV组。采用IPPV模式,可改善通气,经气道内固定骨折,降低死亡率。但它使患者丧失了呼吸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增加了医源性肺部感染,气压伤与容积伤7。BiPAP组在很确切的止痛而又不影响呼吸的前提下,自主咳嗽、排痰功能不受影响,并可在通气的间隙,排痰甚至进食,人体对吸入气体的调节功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及清洁,咳嗽排出异物与黏液等生理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患者在整个通气治疗过程中始

9、终保持清醒,可以一同参与自己的治疗。只要低氧血症纠正,呼吸窘迫消失,就可撤机。连枷胸的胸部反常呼吸运动消失约需2周时间,时间较长,为达到此目的,在常规间隙正压给氧的患者中,加上气管插管等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困难,通气时间较长因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呼吸肌萎缩等相应并发症常难以避免。这些又使得病情反复、感染加重,机械通气时间进一步延长、呼吸机无法撤离,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8。BiPAP组患者有2例并发肺炎,但并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只要掌握好吸气峰压值,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如气胸也少有发生。因为上机时间较短,停机后患者可能仍有反常呼吸,但患者肺挫伤,急性肺损伤已或已近愈合,低氧血症、

10、呼吸衰竭已纠正,加上弹力绷带的固定,临床证实,对患者已无明显大碍。而IPPV组患者有半数出现肺部感染与2例气胸,有13例患者死于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也说明了常规IPPV有创呼吸机通气感染率、气压伤高的观点。 综上所述,双水平正压通气,对连枷胸的患者,在气道内固定、缩短ICU入住时间,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其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 文献 】 1 Bourvine A, Shemesh YI, Joffe B, et of flail chest. Harefuah, 1991, 121(9):02-305. VoggenrEiter G, Neudeck F, Aufmkol

11、k M, et al. Operative chest wall stabilization in flail chest: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ulmonary contusion. J Am Coll Surg, 1998, 187(2): 130-138. Bianchi M, Cataldi thoracic trauma. Consideration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flail chest. Minerva Chir,000,5(12):61-868. Davignon K, Kwo J, Bi

12、gatello LM.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flail chest. Minerva Anestesiol,004,0(4): 193-199. 葛慧青, 袁月华, 骆荣华,等. 无创正压通气在连枷胸患者中的 应用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005,1(1):1. Tzelepis GE, McCool FD, Hoppin FG, et al. Chest wall distortion in patients with flail chest. Am Rev Respir Dis, 1989, 140(1):1-37. 马文江, 王晓燕.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 中国 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002, 1(1):6-49. 周发春, 余应喜, 黄桃,等. 连枷胸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重庆医学,005,4(1):0-91.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