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9162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术后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 【关键词】 肠梗阻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疾患,而术后粘连肠梗阻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表现及诊治更有其独特的特点,现将我院XXXX年收集的26例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 分析 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6岁。原发病为胃溃疡穿孔2例,占%;阑尾穿孔4例,占%;机械性肠梗阻10例,占%;外伤性肠破裂8例,占%;其他2例,占%。临床表现及体征:术后37天出现阵发性的腹痛、腹

2、胀、嗳气、呕吐、肠鸣音活跃,偶有干结,多为黑色大便少量排除,但不能由肛门自主排气。 临床诊断 根据近期腹部手术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发现肠腔内多个液气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现象,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水肿、增厚、粘连以及肠腔内无造影剂等现象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不困难1。 方法 与结果 保守 治疗 根据术后容易导致粘连的 规律 和经验,通常均先采用该法,具体如下:确实可靠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中药100200ml胃管注入,与石蜡油50100ml交替使用,夹管30min,同时使用温肥皂水灌肠,每46h重复1次。观察指标:以治疗后患

3、者能自行由肛门排气为准,大便之中带有油状物。切忌在灌肠时排气或排便而忽略观察。保守治疗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0例在治疗13天后均解除梗阻,而另有6例中转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通常采用右侧腹直肌切口或超过原来切口进行剖腹探查,术中常见在原切口处肠管形成粘连带伴180360扭转;束状粘连压迫肠管;原肠管间粘连成团、重叠。因此再行粘连松解、复位、排列、肠切除、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等手术方式来解除梗阻。 讨论 术后肠梗阻在手术后的早期即可发生梗阻的症状,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多为炎症、纤维素性粘连所引起,在明确无绞窄的情况下,经非手术治疗后可以

4、吸收,症状消除2。 术后肠梗阻大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无太大关系,而与原发病灶有密切的关系,在原发病灶有粘连的基础上容易发生,与手术方式、切口及无菌技术有关。 术后早期活动是防止粘连最有效、最实惠的办法。术后惧痛怕活动、肠道功能恢复差是导致粘连的原因之一。因此我院采用麻醉恢复后半卧位、坐位直至下床活动,加中药胃管注入防止粘连取得很好的疗效。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 治疗 原则如下:因为术后容易引起粘连,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必须采用积极的保守措施。保守观察的时间以不超过72h为宜。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在本组的治疗过程中有6例转手术治疗,占%。术中发现均在原

5、发灶有粘连基础的疾患多见,而且类型广泛多种都必须手术方能解除梗阻。因此在该类原发灶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不佳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不能因畏惧手术后遗症,而丧失手术抢救的时机。梗阻解除的标准:肛门能自行排气通畅,大便之中带有油状物。而与之相混淆的有:排气不畅或排气后又停止,或灌肠后可能排气排便。这是因为肠道功能恢复差,或是原梗阻下段残余的部分气体和粪便造成。另外腹痛、腹胀不明显、无呕吐等均不能作为判断梗阻与否的标准,因为术后受麻醉、肠减压等的 影响 ,上述诸症可能均不明显。 综上所述,术后粘连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重在预防,发生后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但不能因为担心并发症的发生而丧失手术的机会。 【 参考 文献 】 1 温庆流,梁刚.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9例诊治 分析 .腹部外科,XX,18:360. 陈孝平,石应康,段德生,等.外 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597-598.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