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64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课程下的校本研究(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化教师观念,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是我校校本研究的主题,它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校本研究 情境教学 兴趣教学 校本研究就是在新课程的影响下,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基本,立足于本校,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从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2、。笔者认为,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提升了教师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育人为本,教师角色转变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是这次教育变革的主导力量主力军。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被曲解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这样,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学。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

3、,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品。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以有了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

4、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探索。七年级政治涉及的是青少年情感、自尊、自强、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在讲七年级政治扬起自信的风帆时,讲到了自信、自负、自卑三个概念时列举了我们身边的三个例子,让同学们对比各有什麽特点,然后让同学们表演这三种人他们别在考试中都得了100分,他们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其他同学你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分出他们是谁吗?同学们个个表演的生情并茂,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创造表演,分角色朗读等情境,增进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改变了以往政治教学的死板空洞。学生们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下同学们背的也很认真,政治成绩不断提高,并且同学们间说脏话打架事件也没有了,他们

5、间多了些宽容和体谅,师生在愉快中有了对知识的掌握。这种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力。 三、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优势互补、扩大交流、主动探索、解疑破难、活跃气氛。我在讲七年级政治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你喜欢什麽样的班集体它是什麽样子?接着请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们讨论的十分热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接着我又让同学进行总结,最后我又做了总结“我心中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奋进、

6、协作,同学们有着共同目标并且充满关爱的班集体。”创建心中的班集体我们能为班级作些什麽呢?老师能做些什麽呢?师生又讨论了起来。在创建班级过程中同学们献计献策一个比一个积极,都朝着制定的班级目标努力,最终我们班取得了班级量化第一名,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这样的课堂讨论,同学们都参与了进来,感觉到了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交流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精神。 四、注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受教育不是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学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7、我在讲“我能行”这课时,先给学生讲了XX年浙江高考理科状元王海波,他高三第一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他开始想难道我不行吗?难道我和大学真的无缘?他又在想英语我爱举手,数学是我的强项,作文被老师范读等,为了激励自己他在纸上写下了语文第一我能行、数学第一我能行、高考我能行等。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高考结束他以708分成为了浙江省理科状元。学生讨论回答,王海波成功的秘诀是什麽?“我能行”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信心。我们有哪些我能行呢?请同学们写在纸上,进行交流。有的说上课专心听讲我能行,帮爸妈做家务我能行等。这些我能行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个小故事,你能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吗?当你能行时你是一种什麽心情?高兴、喜悦、对自己

8、更有信心等,这种我能行就是一种自信,刚才我们已经体验了自信,谁来总结一下自信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能愉快的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在情感体验中同学们了解了自信的含义。在教学中我鼓励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己的学习策略。总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努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注重过程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在体验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师生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知己,他们不再“憎恨”学习,不再“讨厌”教师。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的用武之地也随之拓宽了。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资料:1.方长洲我说新课程中国教师报2.苏永华、康乃美:论考试市场的开拓,教育评论1999年第2期。3周宏、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