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881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第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5题,总计70分)1.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3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每个郡设郡守(文官,负责行政)、郡尉(武将,负责军事与治安)和监御史(显然直接充当皇帝在郡一

2、级的代表)。这样做是为了( )A.使地方权力分化且相互牵制,便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使更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可以参与国家治理C.让更多传统贵族拥有分享政治权利的机会D.将中央官僚系统模式推广至全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胡惟庸集团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5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 B.表

3、明了专制皇权的强化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6.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7.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8.“(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

4、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李沆是个节俭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宰相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9.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 )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

5、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1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表现了它的局限性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1.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12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

6、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D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13.美国历史上有多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挠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D.分权制衡有利于监督权力14.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B.内阁拥有

7、立法权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15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1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宰相对议会负责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D宰相

8、对国家元首负责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 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阶级的现实愿望和要求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19.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

9、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20.历史上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去走了一遍,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10、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1.“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22.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

11、政2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 )A抗日战争即将爆发 B国民政府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 D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2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几张学习小卡片,下面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12、类型的宪法A.1个B.2个C.3个D.4个25.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26.“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

13、政治协商制度27.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2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髙D.中国国力的强大29.1952年4月

14、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反对霸权主义”30.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31.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力大为提高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C.美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