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612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文言文教学中的三点体会物理学家杨振宁,其父让他从小就背诵了很多古文,他说这让他受益终生。文言文文字典雅、简洁、生动的特点对汉语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由于文言文表达凝练,迫使你认真思考,在思考时,便会想得广、想得深了。这无形中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现在流传下来的文言文是沉淀了几百年的,经过大浪淘沙,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学上都极有价值。但文言文中学生学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我的思考是,教学文言文要摆正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黄厚江老师说

2、“文言、文学、文化”三者不可偏废,“文言”是基础,没有工具性就谈不上“文学”与“文化”,但讲工具性要掌握好“度”。但是我们也不认可不扎扎实实教文言文,而是通过多媒体眼花缭乱地展示图片,离题万里大谈特谈课外知识,这也是误解了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二者不可偏废,因文而异,比例要拿捏准。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语法课,时间一长,学生便排斥文言文,而且我们并不是在培养语文专家。我们讲古人的思想,文章的感情,古人文章的写法,学生听明白了,也对理解“文言”有大的帮助,比如,侍坐一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像一幅画面。有人这样神译:“二月二,三月三

3、,换上新缝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同到南河洗个澡,洗罢澡,乘联盟乘凉,回来唱段山坡羊。”生动地译出了孔门弟子的神采。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是“痛并快乐着”,但减少痛苦并不等于没有痛苦。痛苦是学习文言文所要付出的必要脑力、努力、注意、记忆、理解、训练,这个过程不能减,减少了对其成长不利,一味轻松不一定是好事。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点出了学习文言文的两点不易之法:因声求气和仔细理会。诵读、吟诵是古人学习的不二法门。诵读对于学习文言文很有好处,第一,熟读成诵,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第二,背下来以后,可以反复咀嚼,深入理解;第三,沉淀下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以后说话写文章都用得上。诵读是

4、要成诵上口,把文章读得烂熟,把理解与声音的表现自然结合在一起。文言文的诵读甚至比背诵还重要,诵读是文言语感培养的唯一途径,只要能成诵,文言的语言结构、语词状态就会在诵读者的感觉里形成记忆,语言学习不是靠对语言的条分缕析,诵读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规律。在中小学阶段,强调大量诵读对语感的培养进而对语言的学习都很有益处,如果学生能把25篇左右的文言文熟读成诵,他的基础就较为扎实了。学习语文,你的感觉中要活跃着丰富的词汇,读写才有一定的感觉和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读一篇学过的文言文,他总是读得磕磕巴巴,这说明那种句式语汇在他的感觉中不存在。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非常高。语文教师就怕知识面窄,必须

5、有深厚的学养,文言文才会教得好,要学生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掌握,我们不要求学生有多么系统的语言学知识,但教师得有。教师要使人昭昭,自己便不能昏昏。教师要注意加强学习,得对自己所教的东西有深刻独到的体会,方能答疑。上海的沈仲蘅先生和江苏的陆精康先生都是学者型的教师。除自己的学养之外,文言文要教出文学、文化味来,非得下一番工夫不可,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训字每个字是什么意思,都能讲得出来。贯句每句话该怎么讲,都能干净利落地告诉学生。寻脉找出文章脉络,文章是如何组织的,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会旨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就难了,得做许多准备,语文教师是个责任重大的职业,弄不好要误人子弟的,所以一点也不能马虎,不能偷懒。文言文教学还必须站在今天的高度,而不是钻故纸堆,这样才能把文言文教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