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7508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题(6)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连续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后,篮球队员们累得吴牛喘月,但为了能在高中篮球联赛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毫无怨言。他处心积虑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只闯入村庄的大棕熊,把村民储存食品的柜子翻了个遍,大快朵颐之后扬长而去,真令人哭笑不得。我打算给孩子们普及一下关于壁虎的知识,虽苦心孤诣,但想到的内容却少得可怜,不禁生出一些遗憾来。一些城市在明知自身不适合或者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却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地铁,最后得不偿失,这无异于火

2、中取栗。为了使国学教育有实效,在浩如烟海的国学书籍中排沙简金,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把关者”。A BC D答案A解析吴牛喘月: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望文生义。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大快朵颐:形容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使用正确。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不合语境。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使用正确。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使用正确。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学生“蚁族”生活实践队调查后认为,由于资历有深浅、能力有大小、

3、学识有高低,不同人群的收入状况有差异是正常的。B钢琴家马克西姆那俊秀的五官、刺猬式的前卫发型和摇滚明星似的穿着,跟他的音乐一样散发着现代偶像的气息令人痴迷。C近年来,我国干旱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D美国保健事务杂志的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肥胖人口多大3.25亿左右,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答案:A(B句式杂糅 C“解决”与“节水行动”搭配不当 D语义矛盾,“多达”与“左右”)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

4、感激。C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D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答案A解析“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将基因研究清楚了,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就可以随心所欲。基因专家杨焕明说,了解了基因,我们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改良生物品质,有效治疗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等等。但是基因不能决定一切,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因此,必须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研究基因才有价值。科学家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基因研究必然失败。人类将基因研究清楚了并不一定就能在生命科

5、学领域随心所欲。 。 。答案并非必须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研究基因才有价值科学家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基因研究并不一定就会失败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厘清语段的思路。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研究基因的价值不容置疑,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是确定基因研究价值的条件。基因研究属于科学领域,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和试验操作,不一定脱离社会,基因研究就必然失败。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C郡府,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

6、,秦汉实行郡县制,宋时改郡为府,后来指府治所在地。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答案A解析“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行路难中用这两句诗“ , ”展现了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是“ , ,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春景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7、。注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红溜:形容花朵娇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点题之笔。词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

8、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点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答: 答案精析1CDC项“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错,应是表达伤春凄冷之情。D项“比喻”手法错,应是拟人。2以乐景衬哀情。本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化用。词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词人的悲苦和思念。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

9、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反复。“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词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

10、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及建立清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

11、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

12、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

13、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教育与理

14、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解析“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C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仪之邦”的愿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解析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3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礼记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