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409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模式的比较分析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兴建了一批大中型机械化养鸡场,这也标志着我国蛋鸡养殖从传统散养向商品化、规模化过渡,但时至今天,我国蛋鸡养殖总体上依然以小规模养殖为主,饲养管理不规范,设备设施简陋,疾病多发,生产效率不高,这与养殖规模及鸡蛋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的身份极不相称。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蛋鸡养殖模式,努力推动蛋鸡养殖向规模化与标准化方向发展。当前,我国主要推广的蛋鸡养殖模式包括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

2、、中小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和生态散养模式,三者各有优缺点,适用对象不尽相同,实际运用也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此做一比较分析,以促进这三种模式在全国的推广与应用。1 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主推的三种模式比较 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蛋鸡存栏量20万只及以上的蛋鸡养殖场,以北京德青源、大连韩伟为代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鸡场规划布局合理,鸡舍为完全密闭式,多采用8层层叠式蛋鸡笼,单栋养殖蛋鸡5万甚至10万只以上。蛋鸡养殖设备很多来自侨太、大荷兰人等世界知名的畜禽设备供应商,在饲喂、环境控制、集蛋、清粪等方面都实现了自动控制,劳动生产效率极高。生产管理规范、科学,部分已经实现了蛋品质量可追

3、溯技术,养殖中产生的废弃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鸡粪主要用作有机肥或沼气生产,提高了养殖附加值1。1.中小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 虽然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做到了现代化、自动化,但投资和维护费用巨大,针对于生产规模在5万1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而言,更适用的应该是中小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该模式较为典型的应该是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的“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鸡舍类型主要为有窗式密闭舍,内设4列3层或4层阶梯式鸡笼,1栋蛋鸡舍存栏蛋鸡5000只以上,配套以湿帘-风机系统、自动喂料机和自动清粪机等3套设备2,如此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便于舍内环境条件的控制,也有利于开展标准化养殖和防疫。1.生态散养模

4、式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安全以及动物福利观念的提出,蛋鸡的生态散养模式正逐渐在我国以“星火燎原”的速度铺展开来。此模式下的蛋鸡在放养后只要配以简易的棚舍作为夜间休息场所即可,大大降低了鸡舍建设标准,白天放养于丘陵、林下、果园等野外环境中的鸡群,采食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根据饲草实际情况灵活放养一定数量的鸡群,饲喂、拣蛋与清粪全部采用人工,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但成本投入较少,提高了鸡蛋品质,而且鸡粪还田还实现了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减轻了畜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三种模式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品种选择 三种主推模式所养殖的蛋鸡品种不能一概而论。前两种规模化生产模式主要适用于海兰

5、、罗曼、伊莎等外来蛋鸡品种,也可以选择我国自主培育的高产商品化蛋鸡品种,如京红和京粉系列蛋鸡、农大三号等,如若选用其他品种,要么不能适应高密度的养殖环境,要么难以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性能。生态散养模式目前则主要选用我国地方蛋鸡品种及其杂交品种,以发挥其善于觅食、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至于能否将海兰等高产蛋鸡放养于野外环境,目前正处于试验观察阶段。但当前,我国北联盟方有部分地区把“肉杂鸡”用作蛋鸡散养显然是不合适的,该类型的鸡生产性能偏向于肉用而非产蛋,因而其产蛋率、蛋品质和市场认可度都很不理想。2.环境调控 不同模式的养殖环境差异明显,为了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发生,很有必要根据养殖模式进

6、行有效的环境调控。在所有环境条件中,温度和光照对蛋鸡生产的影响最为重要,也是各种养殖中的调控关键。散养模式中,蛋鸡能否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冬季的补光补料,直接决定了蛋鸡能否实现全年的连续性生产和养殖的最大化收益。中小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下的蛋鸡舍则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养殖规模而人为提高了养殖密度,导致环境变差,呼吸道疾病、应激等易发。而据调查发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部分蛋鸡舍也存在着因为环境条件不适而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事例,这主要是过于迷信机械化设备的环境控制能力而忽略了人为监管和干预,也有些养殖场从国外引入的整套设备出现“水土不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2.标准化养殖推进

7、 普通蛋鸡养殖场一般选择中小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但全国各家养殖场的标准化贯彻力度则参差不齐。某些养殖场能够做到养殖环境条件控制的标准化,但却在用药防疫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消毒制度不到位,免疫程序不科学,预防用药随意加量,成为鸡群疾病多发的诱因;部分养殖场注重消毒、免疫制度的规范,但却不能建设标准化蛋鸡舍或者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影响了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而当前蛋鸡标准化养殖中更突出的问题则是鸡场的废弃物处理,大部分养殖场缺少对鸡粪、污水等处理的相关设备设施,废弃物随便堆积或排放,污染了环境,成为防疫链条中的薄弱一环。针对这些情况,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无论规模大小,都应在鸡场建设、营养饲喂、用药防疫、

8、废弃物处理直至养殖档案、产品质量等整个工艺流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避免“短板效应”的产生。2.规模化生产把控 对于当今的生态散养模式而言,其区别于传统农户散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但因为受限于资金的不足,生态散养甚至很多中小规模生产模式下的蛋鸡养殖场,在发展蛋鸡的规模化养殖时,或者有心无力,或者“知难而退”,影响了鸡舍建设的质量和蛋鸡存栏总量,养殖场与蛋鸡生产企业的规模、实力还相差甚远,造成了蛋鸡养殖效益的不高和市场抗御风险能力的不足。为此,在现如今蛋鸡养殖效益微薄的时代,养殖场在努力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多方位筹措资金,适时增加养殖规模,以量搏利,或者

9、成立合作社集体面对市场,提升蛋鸡养殖的风险抵抗力。对于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下的蛋鸡养殖企业而言,养殖规模往往在总量控制、增量时机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有必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确保养殖效益的最大化。总结当前我国蛋鸡养殖中主推的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对于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也各有优劣。生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养殖模式与规模,选择适宜的蛋鸡品种,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合适的设备、设施,加强对环境的调控,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如此方能改变我国蛋鸡养殖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规避养殖风险,取得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的不断提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