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322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于有意的创造性的误读。在这些误读中,有一个火力较为集中的观点是:张艺谋电影是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一位深谙后殖民理论的学者在分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总结到“张艺谋由此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典型的后殖民文化的范本”。6 还有学者分析张艺谋的创作动机,认为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并不是为了中国的观众而“写”的,“张艺谋心目中的潜观众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7 张艺谋的摄影机“是在后殖民主义时代中对他性书写的机器,它提供着他性的消费,让第一世界奇迹般地看着一

2、个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的世界,一个与他们自己完全不同的空间”。8 因为张艺谋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便有学者认为“他之所以能不停顿地从西方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恰好适时地投合了西方殖民主义容纳战略需要”。9 这些误读借用西方后殖民理论,听上去言之凿凿,既有理论,又有论据,似乎张艺谋电影就是不折不扣地为西方提供“他性”的消费。 .张艺谋在制造伪民俗么? 张艺谋电影中最易让人揪住话柄的是民俗。“颠轿”、“捶足”、“红灯笼”这些民俗或者说经过艺术夸张、改造了的民俗是张艺谋电影的一个特色招牌,但恰恰是这一招牌最易引发质疑。比如有人质疑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民俗不是从当时的现实生活出发,不是从真实的民俗

3、出发,中国人一眼就可看出“灯笼”之假,民俗之伪。甚至当代著名文学家王蒙也撰文讨论民俗的真伪问题,他认为有必要告诉西方人哪些民俗是真的哪些是假的。10 而有的学者宁愿认为张艺谋电影中出现的所谓“伪民俗”或“新民俗”,是一种“文化策略”。诚然,张艺谋的确有利用民俗展示中国文化的癖好,也的确将有些民俗加工、夸张到电影中,但是,张艺谋并没有标榜其电影中的民俗是真实的民俗,而艺术创作中的夸张只要符合剧情,就无所谓真伪。 颐武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J.当代电影,1993(3):6. 9 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的终结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151. 10 王蒙小说与电影中的中国与中国人J.文艺研究,1999:48. 11 李彤红高粱西行N.人民日报,19880313(5). 12 (英)克里斯南文卡特施中国电影找到了自己的声音N.中国电影报,19880505(2). 13 李尔葳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铺路J.与张艺谋对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XX:126. 1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83.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