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7103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教学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2、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教学重点: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忆历史,知背景。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

2、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2.走进作者作者毛泽东字号字润之时代现代评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代表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3.文体常识词名称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沁园春词牌名典故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雪“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素裹(gu)折腰(yo)谦逊(xn)风骚(so)顿失滔滔(to)易错警示:“谦逊”可

3、从字音字形考查,即“逊”的写法注意“辶”,读音易错读为“sn”。2、多音字分:(fn)分离(fn)分外汗:(hn)汗颜(hn)可汗折:(zh)折腾(zh)折断(sh)折本生意数:(sh)数量(sh)不可胜数(shu)数见不鲜记忆方法“分”读“fn”有离、辨别之意;读“fn”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等意思。“汗”读“hn”指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读“hn”时时专有名词,指少数民族的首领。“折”读“zh”是翻转,倒腾的意思;读“zh”是弄断的意思;读“sh”是亏损的意思。“数”读“sh”是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读“sh”是一个一个地计算的意思;读“shu”屡次的意思。3、形近字唯(wi)

4、唯物论骄(jio)天骄维(wi)维护娇(jio)娇媚帷(wi)帷幕轿(jio)花轿惟(wi)惟妙惟肖矫(jio)矫正娆(ro)妖娆饶(ro)饶恕绕(ro)缠绕侥(jio)侥幸记忆方法上面三组形近字记忆方法以偏旁为主,例如“唯”是“口”字旁、“维”是“纟”字旁、“帷”是“巾”旁、“惟”是“忄”旁。4、重点词莽莽:无边无际。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

5、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5.课文朗读节奏划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词语辨析“莽莽”“茫茫”的辨析“莽莽”指草木茂盛、茫无际涯的样子,如草木莽莽、莽莽万重山。而“茫茫”指广阔;深远;空旷。

6、如十年生死两茫茫。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整体把握1.上阕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写的是北国壮丽的雪景,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下阕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二、合作探究1.走进诗歌(1)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描写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2)“望”字统领的内容有: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3)“惟余”强调白茫茫的壮阔的景象,“顿失”表明变化之快,威寒之烈。(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在大雪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样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7、。(5).文中虚写的景象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的效果是想象雪后初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在眼前苍茫的雪景中翻出新的景象。(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7)“惜”字统领的内容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番评价的作用是为下文揭示主旨作铺垫。(8).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含蓄地批评历代帝王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才能不足。.(9)本文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它的含义和作用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一定会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创造空前的伟业。表现了诗人

8、坚定地自信和伟大的抱负。2.赏析诗歌(1)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

9、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

10、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

11、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

12、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三、主题归纳沁园春雪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毛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四、写作借鉴()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2)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及借代方法的运用五、课外积累写雪的古诗词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基础积累1下列各

13、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D)A沁园春(qn)分外妖娆(fn)原弛蜡象B稍逊风骚(so)江山多骄惟余莽莽C还看今朝(zho)一代天骄略输文彩D成吉思汗(hn)数风流人物(sh)竞折腰解析:A选项里“分外妖娆”的“分”读fn;B选项里“江山多骄”里的“骄”应该是“娇”;C选项里“略输文彩”里“彩”应写“采”。故选D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B.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离骚和楚辞里的国风,后来泛指文章辞藻。C.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

14、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D.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解析:C选项“一代天骄”不是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3.心园春雪的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叫词牌_,题目是雪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_。全篇的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顿失滔滔。(夸张)看红装素裹。(借代)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5.认真领会诗词,填空。(1)沁园春雪,上半阙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虚景)。下半阙从(历代风流人物)引出(作者的豪情壮志)(2)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景,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舞”“驰”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阅读技法)赏析诗歌语言)答:对偶、比喻、拟物。用“舞”字形容群山杖雪似“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