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101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消化系统解剖与功能,消化管:口腔肛门 消化腺:涎腺、肝、胰及消化管的粘膜腺体 功能:消化、吸收、排泄、解毒(肝脏)和内分泌功能,小肠的解剖,小肠上接胃幽门部,下连盲肠,全长达57米,其中十二指肠(25cm)与空肠(2/5),后35为回肠。小肠长度远远超过大肠,约占整个肠道总长的75。小肠的吸收营养面积更大,占全消化道的90,是食物消化后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器官。,大肠的解剖,大肠长约1.5-1.8米,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直径为7厘米。自回肠加入结肠的初始膨胀部分被称作盲肠;盲肠长约6-8CM,回肠部有一个防止反流的瓣膜叫回盲瓣。,结肠包括: 1、右侧结肠或升结肠 2、横结

2、肠 3、左侧结肠或降结肠 4、乙状结肠 结肠下连直肠,大肠的解剖,结肠的生理,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水和钠的吸收主要在右半结肠,而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也吸收一些水分,但主要为贮存和排泄粪便。因此,若不及时排便,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久,粪便中的水分会被吸收,粪便变干变硬 ,引起排便困难。,此外,结肠有分泌钾离子的功能,因而粪便中的钾离子浓度较小肠内容物中的钾离子浓度为高。 人的结肠的长度约为100公分(升结肠15cm,横结肠50cm,降结肠20cm,乙状结肠45cm,所以结肠全长约130cm),结肠可以将2000c.c的等张性食糜团块,转变为200c.c的半固体

3、粪便,水份有9成被结肠吸收了。,结肠的生理,进餐后5-6小时,食糜到达结肠 结肠转运时间是24小时 在结肠,食糜将发生形态和化学成份上的变化,肠道生理,形态改变:混合食糜,揉搓肠内容物 将肠内容物向肠道远端推进 化学改变:水分重吸收,75%在右结肠,粪便重 量在200克/日左右。(1500克食物 200克粪便) 细菌消化过程:肠内容物将进一步被正常菌群消 化。,肠道生理,在右半结肠,糖(淀粉)和纤维素被细菌消化,产生水和气体。 在横结肠和降结肠,蛋白质被细菌进一步消化,产生氨。,肠道生理,结肠的有三个解剖特点: 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

4、,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 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 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引起肠套叠。,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是由在肠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和硕酸氢盐,其pH为8.3-8.4。大肠液中可能含有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便它们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液的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粘液蛋白,它能保护扬粘膜和润滑粪便。大肠液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对肠壁的机械性刺

5、激引起的。,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对于大肠作为粪便的暂时贮存所是适合的。刺激副交感神经可使分泌增加,而刺激交感神经则可使正在进行着的分泌减少。尚未发现重要的体液调节。,大肠运动的形式,1袋状往返运动 这是在空腹时最多见的一种运动形式,由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这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其内容物被推移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副并感药物刺激时,这种运动增多。 3蠕动 大肠的蠕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收缩波前方的肌肉舒张,往往充有气体;收缩波的后面则保

6、持在收缩状态,使这段肠管闭合并排空。,排便,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十余小时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食物残渣中的一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同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了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此外,机体代谢后的废物,包括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以及由血液通过肠壁排至肠腔中的某些金属,如钙、镁、汞等的盐类,也随粪便排至体外。,正常的直肠通常是空的,没有粪便在内。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这时,通过盆神经的传出冲动,使降

7、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与此同时,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排出体外。此外,由于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和膈肌也发生收缩,腹内压增加,促进粪便的排出。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即可引起便意。,排便,排便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人们对对便意经常予以制止,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内有许多细菌。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它们由口腔入胃,最后到达大肠。

8、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细菌便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 糖及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其产物有乳酸、醋酸、二氧化碳、沼气、脂肪酸、甘油、胆碱等。蛋白质的细菌分解称为腐败,其产物有胨、氨基酸、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其中有的成分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解毒。蛋白质的腐败使粪便有臭味。,大肠内的细菌能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它们由肠内吸收后,对人体有营养作用。所以长期的或不适当的使用抗菌素,使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不良,易引起维生素缺乏或其他疾病。 据估计,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 俗话说的好,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在肠内。所以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有益菌群,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大肠内细菌的活动,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近年来,对于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和肠疾病发生的影响,引起了医学界极大的重视。事实证明,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取有增进健康,预防便秘、痔疮、结肠癌等疾病的作用。食物中纤维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大部分多糖纤维能与水结合而形成凝胶,从而限制了水的吸收,并使肠内容物容积膨胀加大;纤维素多能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和增加粪便容积;纤维素可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少含能物质的摄取,从而有助于纠正不正常的肥胖。,胃肠道pH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