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7069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第13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着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A.俄罗斯、蒙古B.印度、缅甸C.俄罗斯、印度D.朝鲜、哈萨克斯坦【解析】选C。我国陆上邻国中,俄罗斯与我国的疆界被蒙古隔断,形成不连续的疆界,另一个国家是印度,被尼泊尔和不丹两国隔断,故答案选C。【方法技巧】图解记忆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2015海南地理)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24题。2.小明旅游的省是()A.云南省

2、B.海南省C.贵州省D.广东省3.某天的下午1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A.23N,100EB.23N,120EC.24N,100ED.24N,120E4.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解析】2选A,3选A,4选A。第2题,云南省东南部为云贵高原,西北部为横断山区,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的西双版纳,故小明参观的是云南省;海南省无高原风光,贵州省缺少适宜橡胶生长的热带气候,广东省缺少高原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第3题,当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为下午1点2

3、0分,故该地的经度为100E;太阳直射点最北位置为2326N,6月8日左右,太阳直射点约为23N。第4题,橡胶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云南西双版纳由于北部受高原、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很难影响到该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故适宜橡胶生长。(2016淄博模拟)读我国某输气工程线路图,回答5、6题。5.该工程沿途经过()A.新、甘、陕、豫、皖、苏、沪B.川、渝、陕、豫、浙、苏、沪C.川、渝、鄂、皖、浙、苏、沪D.沪、浙、皖、湘、赣、鄂、川6.该工程沿线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人口数量C.地理位置D.经济技术【解析】5选C,6选D。第5题,从图中可知,该输气工程起自四川的达州,止于上

4、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是我国的川气东输工程。第6题,川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经过西部、中部和东部经济地带,其发展差异主要是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导致。7.(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选C。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前5名中有3个城市(深圳、上海等)位于南方地区,故南方地区比北

5、方地区高;我国有4个直辖市,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前5名的城市中有2个城市位于“珠三角”,相比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珠三角”更高;样本城市多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低。(2014福建文综)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8、9题。8.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9.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8选D,9

6、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明显(或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这与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有关,即人口老龄化的结果。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且上升速度加快,而少儿抚养比下降较慢,这说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劳动力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读我国广东某地区人口变化表,完成1012题。2000年2015年常住人口(万人)7201 200儿童比重(%)8.09.5劳动力比重(%)91.085.0男女性别比例4951554510.15年中,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增长速度慢增长速度快增长总量多增长总量少A.B.C

7、.D.11.影响该市性别比例的因素最可能是()A.政策干预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医疗条件12.该市劳动力比重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劳动力向外迁移量增加B.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C.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D.内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解析】10选B,11选C,12选D。第10题,劳动力人口=常住人口劳动力比重。常住人口在大幅增加,男劳动力比重提高,说明B正确。第11题,人口快速增长,说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2000年女多男少,说明迁入的女劳动力多。同理,2015年迁入的男劳动力多于女劳动力,说明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第12题,该市劳动力比重减小,说明迁入人口减少,结

8、合我国区域发展状况,可以推出,内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外出打工人员减少。【加固训练】(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选B。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海南、广东、浙江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多。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1)我国面积最大和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_、_。(2)分别与、相邻的国家是_、_、_。(3)我国东、西、南、北四至点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_、_、_、_。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基

9、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动力较强,2012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图中字母所示)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下表为中部六省人口(2010年)、面积、GDP(2010年)统计数据。省级行政区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GDP(亿元)A3 571156 0009 088B9 402167 00022 000C5 723186 00015 806D5 950140 00012 263E6 558212 00015 902F4 456167 0009 435(4)中部六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人均GDP最高的是_,具有“煤海”之称的是_,具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是_。(要求填省区简称)【解析

10、】第(1)题,从图示可以直接判断,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西最长即为跨经度最广,应为内蒙古自治区。第(2)题,图中为黑龙江省,为辽宁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朝鲜和越南。第(3)题,我国最东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在海南省,即可判断省级行政中心。第(4)题,人口密度为人口数量/面积,人均GDP为GDP/人口总数,即可计算。煤海为山西省,湖南省有色金属丰富。答案:(1)新内蒙古(2)俄罗斯朝鲜越南(3)哈尔滨乌鲁木齐海口哈尔滨(4)豫鄂晋湘14.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30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

11、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年到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953年: 1982年: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图,2000年04岁婴幼儿男

12、性约为4%,女性约为3%,合计约7%;2010年04岁婴幼儿男性约为3.5%,女性约为2.5%,合计约6%。故约下降1%。第(2)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1.91%=6.96%,说明2000年我国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四次人口普查中只有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第(3)题,计算2000年1014岁人口和2010年2024岁人口出生时间约为19861990年,说明该时段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第(4)题,明确题目要求,观察两个年份中两个年龄段的比例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安定,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回答即可;1982年金字塔图显示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答案:(1)1(2)2010(3)19861990(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