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7068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目前,西医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铋盐、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过敏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因此显示出优越性。中医古典医籍中对Hp并无认识,也没有“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

2、泛酸”等病证的范畴。祖国医学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一般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邪气”在中医学中包含致病微生物,而Hp的发病特点激惹性、渐进性、反复性,均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Hp感染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不能消除Hp。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Hp相关性胃病,目前已

3、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抑制或消除Hp致病因子的同时,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益气健脾、消热化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应为治疗Hp的基本原则。中药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辨证分型治疗Hp相关性胃病,改善症状明显,现介绍如下。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Hp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处方:酒制大黄5g,黄连10g,黄芩10g,地丁20g,蒲公英20g,槟榔10g,丹参20g,半夏10g,半枝莲20g。组合原则是选择清热兼有抗Hp作用的大黄、黄连、黄芩、地丁、蒲公英等,再配以其他

4、清热燥湿的中药。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吞酸,食后饱胀,查Hp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处方:代赭石20g,槟榔10g,厚朴10g,百合20g,乌药10g,蒲公英20g,黄连5g,白芍20g,佛手15g,焦三仙各10g。组方原则是选择降气兼有抗Hp作用的槟榔、厚朴等,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脾胃虚弱型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查Hp阳性,治以健脾除菌。处方:黄芪30g,肉桂5g,高良姜5g,白术10g,白芍20g,蒲公英20g,百合20g,乌药10g,黄连5g,甘草5g。组方原则是选择健脾温中兼有抗Hp作用的黄芪、肉桂、高良姜等,再配以其他健脾益气的中药。胃阴不

5、足型 症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查Hp阳性,治以滋阴除菌。处方:百合20g,乌药10g,沙参20g,麦冬20g,赤芍20g,丹参20g,乌梅10g,槟榔10g,黄连5g,蒲公英20g,半枝莲20g,甘草10g。组方原则是选择滋阴兼有抗Hp作用的乌梅、赤芍、麦冬等,再配以其他滋阴和胃的中药。胃络瘀血型 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查Hp阳性,治以化瘀除菌。处方:酒制大黄5g,丹皮10g,丹参20g,赤芍20g,半枝莲20g,莪术10g,厚朴10g,槟榔10g,蒲公英20g,三七2g。组方原则是选择活血化瘀兼有抗Hp作用的大黄、丹参、丹皮、三七等,再配以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药。上

6、述辨证分型,主症清楚,简便易行,临床易于掌握。将有抗Hp作用的中药,按其功效分类,根据证型加以区别应用,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因此临床使用时,可较快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专方治疗虽然对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不少辨证分型,但在治疗上大多采用专方治疗。专方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又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治疗方法。中药复方对Hp有抑杀作用,且有组方灵活、随症加减的特点。近年来,治疗Hp感染常用方有半夏泻心汤、左金丸、香连丸等。国内有关自拟专方(药)加减论治报道较多,均有一定疗效。如:灭幽丸(党参、白术、川芎、木香、茯苓、厚朴、郁金、元胡、大黄、三七、丹皮、乌梅、黄连、黄柏、白芍、丹参),除幽汤(党

7、参、白术、茯苓、蒲公英、黄连、砂仁、生苡仁、法夏、厚朴、丹参、蛇舌草、生大黄、炙甘草),藿香正气散合戊己丸(藿香、苏梗、陈皮、法夏、白术、厚朴、白芍、香附、神曲),八方胃宝胶囊(红参须、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白芍、丹参、木香、炒鸡内金、枳实、延胡索、槟榔、黄芩、黄连、柴胡、吴茱萸),加味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元胡、香附、佛手、蒲公英、乌贼骨、白及、北芪、白术、炙甘草),胃得福(肿节风、刺五加、丹参、木香、香附、陈皮、甘草),胃病冲剂(大黄、黄连为主),胃平冲剂(青黛、紫草、伏龙肝、小茴香、麝香、建曲),胃黏膜保护方(党参、白术、云苓、木香、砂仁、陈皮、厚朴、当归、丹参、黄连、白芍),益

8、气活血方(党参、黄芪、白术、白芍、木香、丹参、红花、黄芩、仙鹤草、山楂、神曲、甘草),胃炎煎剂(川黄连、川厚朴、吴茱萸、蒲公英、虎杖、生甘草、丹参),红藤愈萎理胃汤(红藤、蒲公英、石斛、半夏、黄芩、丹参、黄连、乳香、没药、玫瑰花、绿萼梅、佛手花、甘草),仁术健胃颗粒(黄芪、白术、薏苡仁、莪术、黄芩等) ,托里消毒散加味(党参、茯苓,当归、黄芪、金银花、白术、连翘、渐贝、炒白芍、白芷、甘草、海螵蛸)等。从药物分类看,使用最多的是清热药(尤其是清热燥湿药),还有补气、活血化瘀、理气药。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慢性胃炎多属中医慢性胃脘痛范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气滞、虚弱(包括虚寒)、火郁、湿热

9、是慢性胃脘痛的主要原因。从用药上看,医生已基本注意到这些因素,因此取得了满意疗效。中成药治疗常用治疗Hp感染的中成药有精制大黄片、营胃片、槟榔鸦胆子乳剂、槟榔四消丸、锡类散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胡伏莲等采用中药三黄片(由黄连、黄芩及大黄组成)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Hp清除率为%,与胃得乐冲剂对照组相比大致相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量研究证实,在直接抑制和杀灭Hp作用方面,西药优于中药,但存在耐药性强、不良反应大、依从性差、价格高等缺点,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水平,而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对病变本身有治疗作用,可保护和提高黏膜防御能力,且价格低廉,很少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中药与西药联用可延缓西药耐

10、药性的产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防止其复发和再感染。临床上,西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联合抗Hp中药为主的汤剂,不仅提高Hp的根除率,而且明显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取得满意效果。姚希贤等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胃忧愈”加乌梅、黄连、丹皮等清热解毒药组成“灭Hp煎剂”抗Hp治疗,Hp清除率与根除率分别为%与75%,与二联组灭Hp煎剂的疗效及现用标准三联组疗效相当(%)。四联组(标准三联灭Hp煎剂)的疗效更佳。中西医结合联用“灭Hp煎剂”的特点: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减少;溃疡的愈合质量提高。当然,国内有很多专家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病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验,取得非常满意的成果。因此,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二或三联用药,为提高愈合质量和Hp根除率、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开辟了一条大有希望和前景的治疗途径。中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