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7061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二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6临汾模拟)读下图,回答13题。1.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亚热带湿润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稀树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A.abcdB.abcC.acdD.abd3.关于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畜牧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牧业为主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C.小麦分布

2、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解析】1选D,2选D,3选A。第1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亚热带湿润(或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不正确。第2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大量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a、b、d说法正确。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而最大城市是悉尼。第3题,澳大利亚农牧业比较发达,而畜牧业产值又超过种植业,A正确。其他选项中,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

3、小麦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不可能向北扩散,因为北部以沙漠、草原为主。(2016温州模拟)下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图丙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4.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A.B.C.D.5.7月控制甲地主要的气压带或风带是()A.东风带B.西风带C.副极地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解析】4选C,5选B。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地理坐标大致为(118E,31S),而纬度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甲地位于南半球,因此1月为夏季,7月为冬季。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即为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4、,符合题意;各月降水低于50 mm,且1月即夏季略多;1月即夏季降水多,排除;气温最低月为7月,最低气温约12,属于亚热带,符合题意;气温最低月为7月,但最低气温接近15,与相比,不合题意;各月气温高于20,为热带。第5题,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7月为甲地的冬季,由西风带控制。(2016兰州模拟)下图为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甲地与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甲地()A.正午太阳高度更低B.海拔更低C.白昼更短黑夜更长D.暖流影响7.图中()A.风都由印度洋吹向陆地B.风形成

5、的直接原因是温度差异C.东南风比西北风给陆地带来更多降水D.东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6选A,7选D。第6题,图示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差异,此时为夏季,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小;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甲地的昼长较乙地长,而两地的海拔和洋流影响基本一致。第7题,图示澳大利亚的东部濒临太平洋,A错误;图示澳大利亚西北地区此时的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B错误;结合图示不同的地理位置,此时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的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更为丰富的降水,C错误;图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D正确。

6、(2016临清高二检测)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完成8、9题。8.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高原大陆”之称B.平均气温比北极要高C.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矿产资源贫乏9.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A.B.C.D.【解析】8选C,9选D。第8题,“高原大陆”指非洲大陆,故A错。南极大陆气温比北极地区更低,故B错。南极大陆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极厚的冰盖,故平均海拔最高。第9题,南极大陆盛行东南风,依据南极大陆形状,可判读P地一侧为东经90,故箭头示意东南风。(2016泰安模拟)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主楼已投入运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012题。10.关于南极

7、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每年11月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11.泰山站雄伟壮观,外形设计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是因为()视野开阔减小风阻防潮避免飞雪掩埋保温A.B.C.D.12.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B.昆仑站气压最高C.长城站降雪量最大D.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解析】10选D,11选B,12选C。第10题,南极洲覆盖有极厚的冰层,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每年11月次年3月是南半球的夏半年,温度较高,是南极洲科考的最佳时期;全球绝大

8、部分的淡水资源都以冰川的形式储存在南极大陆上,所以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生物种类少,D错误。第11题,泰山站外形设计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小风阻、避免雪掩,并且视野开阔,利于观测。第12题,南极地区盛行东南风;气压与气温和海拔高低有关,昆仑站海拔较高,气压可能相对较低;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较大,降雪量最大;同在极圈范围内,纬度越高极昼时间越长,日照时间越长,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深圳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人的“生命线”和“食物篮”

9、。据澳洲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迁移、灌溉和持续已久的干旱给“食物篮”造成了毁灭性影响。该报告者之一汤姆哈顿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到2030年流经墨累河河口的流量将可能减少80%。墨累河流域的水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材料二澳大利亚降水量、部分农业生产分布及城市铁路示意图。(1)比较图中A、B两地中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说出图乙中墨累河流域中种麦养羊业所属农业的地域类型,并简述其主要优点。(3)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流域的“水”和“环境”问题突出,请指出其中“水”的问题是什么,并就“水”的问题简要说明解决的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A、B两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

10、。B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降水较多。A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且沿岸有寒流经过,干旱少雨。第(2)题,种麦养羊业属于现代混合农业。优点是该地农业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对市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第(3)题,根据材料,“水”的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合理用水;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答案:(1)B地降水多于A地;B地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11、沿海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2)现代混合农业。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对市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3)水资源不足。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合理用水;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14.(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解

12、析】第(1)题,读图,新西兰国际机场、海港较多,可知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这和新西兰岛国的位置、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第(2)题,结合经纬度可知,南岛处在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南岛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所以降水量西多东少。第(3)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矿产、水源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技术等)两方面分析。注意审题,南北岛对比分析。第(4)题,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后的地貌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可开发为度假疗养地。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