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91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弓形虫昆虫概论蚊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原虫分类:,叶足纲(叶足虫):伪足运动。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鞭毛运动。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孢子纲(孢子虫):不运动,生活史复杂。疟原 虫、弓形虫。,重点:,弓形虫: 1. 形态(滋养体、包囊、卵囊) 2. 生活史(终宿主体内发育、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3. 致病性(先天性弓形虫病)。 医学节肢动物: 1.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2.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简述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3.概念: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4.昆虫纲与蜘形纲成虫的形态特征。 5.蚊、蝇的致病性。,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p71,因在刚地梳趾鼠中发现,虫体呈

2、弓形故名,简称弓形虫。 猫:终宿主,人:中间宿主。 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人致死因素之一。 致畸胎主要因素。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生活史5个发育阶段: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滋养体、包囊。 传播意义:卵囊、包囊。 对人致病:滋养体、包囊。,形态,弓形虫的发育可分:,终宿主(猫),中间宿主(人),肠内期,肠外期,裂殖体 配子体 卵囊,滋养体 包囊,1.滋养体:,有核细胞内:假包囊速殖子 组织内:包囊缓殖子,统称为 滋养体,香蕉形/半月形/弓形, 4724m,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扁平,一边较膨隆,姬氏染色胞核紫红色,胞质蓝色。,油镜,寄生有核细胞内,弓形虫速殖子(滋养体),2.包囊,包囊,假包囊(

3、急性病人),包囊(慢性病人),包囊:圆形/椭圆形,直径5 100 m,外有一层弹性囊壁,内含数个数百个滋养体(缓殖子),缓殖子比速殖子小,核稍偏后,但形态与速殖子相似。,弓形虫包囊和缓殖子,假包囊:寄生在细胞内的虫体(速殖子)以内二芽殖法增殖,一般可增至数个或数十个,这个被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称假包囊。,弓形虫假包囊和速殖子,3.卵囊,仅在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圆形,大小10 12m,囊壁二层,成熟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成熟卵囊,4.裂殖体,5.配子体,仅在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圆形,内含裂殖子。,仅在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圆形,有雌雄之分。,生活史,生活史发育过程需要

4、二个宿主,中间宿主(人、哺乳动物),无性生殖,终宿主(猫),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弓形虫生活史,中间宿主内,终宿主内,1.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卵囊、包囊或假包囊,被猫吞食,子孢子、缓殖子、速 殖子(肠腔逸出),侵入小肠上 皮细胞,裂殖体(含大 量裂殖子),宿主细胞破裂,重复侵入、裂体增殖,裂体增殖,裂殖子,(猫粪),(动物内脏 肉类),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卵囊,经数代裂体增殖,裂殖子,随粪排出,破肠上皮细胞,入肠腔,2.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卵囊、包囊、假包囊,被人及哺乳类动物吞食,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肠腔逸出),侵入肠壁经血、淋巴,全身各组织 有核细胞,假包囊,速殖子,包囊,

5、缓殖子,免疫低下 急性感染,免疫正常 慢性/隐形感染,生活史要点:,1. 寄生部位:除红细胞以外的有核细胞(寄生组织极不严格) 2. 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 3. 中间宿主:人等哺乳类(寄生宿主极不严格) 4. 感染阶段:卵囊、假包囊、包囊 5. 致病阶段:假包囊(速殖子)、包囊(缓殖子) 6. 诊断阶段:滋养体,经口感染 (主要) 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 眼结膜感染 接触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水源感染 输血、器官移植感染 节肢动物携带卵囊感染 猫狗唾液感染,吃进被卵囊污染的食物 喝进被卵囊污染的水 吃进含有包囊的生肉、生奶、生蛋等,7. 感染途径:,先天性获得:经胎盘感染 后天性获得:,致病,1.致

6、病机制:,速殖子(假包囊),虫株毒力 宿主的免疫状态,强毒株(RH株) 弱毒株(Beverley株),急性感染:组织急性炎症、坏死。,慢性感染:挤压器官、包囊破裂 刺激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形成肉 芽肿、纤维化。,缓殖子(包囊),2.临床表现:,免疫功能正常 隐性 (慢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感染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 获得性弓形虫病,多数,先天性弓形虫病:,感染途径:胎盘 感染对象:胎儿,孕妇感染弓形虫,妊娠早期感染(怀孕3个月内)致畸率高:流产、早产、死胎、畸胎,主要累及大脑、眼(无脑儿、小脑畸形、小眼畸形、脊柱裂等)。,妊娠晚期感染:脑积水、脑钙化灶、弓形虫眼病等。,2

7、1-三体 综合征?,可是,只有在怀孕前没有感染过弓形虫的孕妇, 在怀孕期间发生初次(原发性)感染才有可能 传染给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感染过弓形虫, 那她就不再有传染的危险,获得性弓形虫病:,淋巴结肿大型:多见于颌下、颈后。 脑型:脑炎。 眼型:视网膜脉络膜炎。 多脏器损害型:侵犯各种器官、组织。,感染途径:经口食入包囊、假包囊、卵囊。 感染特点:多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下降可转为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无特异症状,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诊断,涂片染色法:取急性期患者体液、血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姬氏染色,镜检滋养体。 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目前常用,镜检滋养体。,1.病原学检

8、查:,染色试验(dye test,DT) IHA、IFA、ELISA、免疫酶染色 试验(IEST),2. 血清学试验:,辅助诊断,3. 分子生物学技术:,DNA探针、PCR,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流行,呈世界性分布。 全球感染者10亿。 多为隐性感染。 感染不分贫富地区、不分季节。,1. 弓形虫广泛流行的原因:三多一强,多类宿主易感:哺乳动物、鸟类 多期传播:卵囊、包囊、假包囊 多种循环:终宿主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抵抗力强:包囊:长期生存 卵囊:数量大、寿命长 不怕酸、碱、消毒剂,后天,(1)传染源,人:输血、胎盘,动物(尤其是猫和猫科动物),卵囊:猫粪污染水、食物。,经

9、皮肤、黏膜:,经口,2. 流行环节,(2)传播途径,先天:胎盘,经血:输血、器官移植。,未熟的含各发育期弓形虫的肉蛋奶。,(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胎儿、婴幼儿 老年人、肿瘤患者、艾滋病人、免疫力下降,防治,加强对饲养、肉检的监测;不食生肉。 不玩猫,孕妇、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 急性期:乙胺嘧啶、螺旋霉素等。,包括 医学原虫 医学蠕虫(线虫、吸虫、绦虫)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第十五章 概论(p209),鼠疫-蚤,霍乱-蝇,疟疾-蚊,种类最多: 100 多万种,占动物

10、种类 2/3以 分布最广:水、陆、空 危害最大:,医学节肢动物学又称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是研究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 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致病及防制措施 的科学。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虫媒病, 传播虫媒病的节肢动物-病媒昆虫。,1.虫体左右对称,跗肢分节; 2.体表骨骼化,具甲壳素的外骨骼; 3. 循环系统开放式(即血液自由运行在体腔内各器官和组 织间,只有在通过心脏和背血管时,才被限于血管内流动),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 4.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变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

11、功能、生态习性、行为等的变化。),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蚊、蝇,蛹,幼虫(蝇蛆),卵,成虫,蝇的生活史(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蛹,蚊的生活史(完全变态),(孑孓),卵,若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虱、臭虫、蟑螂,虱的生活史(不完全变态),成虫,第一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1. 昆虫纲,2. 蛛形纲,3. 甲壳纲,4. 唇足纲,节肢动物门,蚊,蚤,臭虫,虱,昆虫纲:,蝇,头、胸、腹3部。 头部有触角1对。 胸部有足3对。,1.特征:,头:复眼1对、触角1对、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咀嚼 式)。 胸:前、中、后胸,足三对,多数翅1对。 腹: 11 节,外

12、生殖器。,蝇,2.结构:,2.蜘蛛亚纲,1.蝎亚纲,蛛形纲:,3.蜱螨亚纲,头胸和腹2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体。 足4对。 无触角、无复眼、无翅。,1.特征:,蜱,圆形或椭圆形 颚体:鳌肢1对(取食器官)、须肢1对(感觉器官)位于 鳌肢两侧。 躯体:躯体囊状,表皮柔软(软蜱)或骨化的板(硬蜱) 足4对。,2.结构:,第二节 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一、直接危害 1. 骚扰和吸血:如蚊的骚扰与吸血。 2. 螫刺和毒害:如蜂类的螫刺与毒液的毒性作用。 3. 超敏反应:如尘螨引起的哮喘。 4. 寄生:如蝇蛆寄生引起蝇蛆病。,二、间接危害,1. 机械性传播-传播者,节肢动物仅作为病原体的携带者,如:通过蝇进

13、行粪-口传播。 2. 生物性传播-媒介者,病原体必须在媒介节肢动物体内经发育和/或繁殖的过程,达到它的传染期,才能对脊椎动物宿主有感染力,如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由节肢动物经生物性方式传播的疾病-虫媒病。,第十六章 昆虫纲,第一节 蚊,重要的吸血昆虫。 主要传播疾病:,疟疾(原虫病) 丝虫病(线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黄热病,等。,(病毒病),分类地位: 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 世界:38属3357种(亚种); 我国:18属400种(亚种), 与疾病有关: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一、形态与结构:,体长1.612.6mm, 灰褐色、棕褐色、黑色 头、胸、腹3部分。,复眼1对, 触角1对

14、(雌蚊对CO2和湿度敏感) 口器-喙(刺吸式口器,雄蚊上 下颚退化,不能刺入皮肤,故不 能吸血),头:,雌蚊口器刺入皮肤的姿态,分前、中、后胸,足各1对 中胸翅1对 后胸平衡棒1对(双翅目昆虫特征),胸:,11节,腹:,孵化,化蛹,羽化,完全变态,前3期生活水中,成虫生活陆地。,二、生活史,卵 幼虫(孑孓) 蛹 成虫,雌蚊产卵必须在水中,夏季卵期仅23天。,卵:,舟形,两侧 有浮囊,浮 于水面。,圆锥形,无 浮囊,黏在 一起呈卵筏,橄榄形,无 浮囊,单个 沉于水底,幼虫以呼吸管(分类依据)接触水面呼吸,在30,58天化蛹。,幼虫:,平浮于水面,倒垂于水面,倒垂于水面,无呼吸管,呼吸管细长,呼吸

15、管粗短,逗点状,停息于水面。,蛹:,成蚊羽化不久即可交配,雌蚊吸血卵巢发育即产卵,适宜 条件完成一代生活史915天。,成蚊:,体喙与停留 面成一角度,体与停留 面平行,体与停留 面平行,翅有黑白斑,翅无黑白斑 ,足有白环,翅无黑白斑,按蚊( 模式),按蚊( 自然),伊蚊(模式),伊蚊(自然),库蚊(模式),库蚊(自然),对蚊幼虫孳生地的研究在蚊防制上有重要意义,是治本之措施。,三、生态,孳生地:成蚊产卵,卵、幼虫(孑孓)、蛹生长发育的地方。 不同蚊种对孳生环境具选择性。,1.幼虫生态:,类 型 孳生蚊种 田塘型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 缓流型 微小按蚊 丛林型 大劣按蚊 污水型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容器型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蚊幼孳生环境,2.成虫生态:,未吸血前交配,群舞时交配。 多数蚊种在清晨、黄昏、黑夜活动,伊蚊常白天活动。 吸血习性:雄蚊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雌蚊吸取血食,供卵巢发育,并可传播疾病。 蚊选择吸血对象因蚊种而异: 偏嗜人血:大劣按蚊、嗜人按蚊 偏嗜动物血:中华按蚊、 三带喙库蚊,栖息习性:雌蚊吸血后于阴暗、潮湿、避风处栖息。 家栖型-淡色库蚊 半家栖型-中华按蚊 野栖型-大劣按蚊,蚊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