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794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一、提高素材积累,丰富写作内容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遇到无内容可写的情况,写作内容空洞乏味,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欠缺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小学记叙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这样不仅有内容可写,还能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具体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书籍文章,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对经典的或者自己喜欢的词句做记录和整理,并将这些词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第二,教师要引导学

2、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将生活的点滴作为写作的素材。如在公园、公交站、小区等公共场所,留心观联盟察身边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及态度,对于随地吐痰或者随手扔垃圾等现象要坚持自己正确的态度,而对那些助人为乐或者拾金不昧的现象要主动学习,将自己身边的小事以及社会现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在写作中,从而使自己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和有说服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二、构建课堂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形成,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与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首先,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

3、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信任与尊重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与观点,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大胆地表达观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有趣的活动,如拔河比赛、辩论比赛、放风筝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活动设置相关的作文题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三、全面了解细节,注重情感表现记叙文所强调的是要用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而不是以华丽的辞藻堆积出优美的文章,要深入地挖掘生活中的细节,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思想,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实自然。

4、将人物、场面或者景物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一两处好的细节描写能够成为一篇记叙文的亮点,给读者一种真实形象的感觉。写人的记叙文要从生活中提炼具体实例,要想反映人物的性格,就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各方面描写;要想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就要从表情、动作、语言等各种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文章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细节描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读者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表达。四、优化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文章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前先列好提纲,确定整篇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这样才能使写作思路畅通,文章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从整体上提高作文的质量。要把握记叙文

5、的写作结构,首先要思路清晰,把握文章的主线;其次要明确文章每个段落以及每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整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布局。例如:在学习第一次抱妈妈这篇文章时,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对范文的学习与理解,写一篇现实生活中关于母亲的一些真实的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领会文章内涵,将文章中的重点与精华提取出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与思路,指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六个要素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揣摩文章描写的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着自己的体会,将生活中关于母亲的一些真实故事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总结出一套有效完善的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写作技巧与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记叙文的写作中,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