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788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研究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 学习 和 社会 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 问题 为 内容 ,以 研究 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上必须坚持校本化原则。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必要性出发,就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 综合

2、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XX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 科学 研究的 方法 , 发展 综合 应用 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

3、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开发,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 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 学校根据教材统一的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 影响 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

5、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 未来社会要求全方面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内容,具有多种能力。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的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转向综合性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只有培养出德才

6、兼备的学生,学校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未来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 科技 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校本化对策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的活动

7、课形态课程。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校本化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根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就是要让实践活动与学生、老师、学校实际结合起来。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 问题 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 社会 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

8、,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内容 设计要有较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 研究 ,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如很多地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以名胜古迹为主题内容,通过对我国名胜古迹的介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名胜古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 历史 ,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理解和热爱。这个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意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

9、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另外活动主题要小,要选择一些切入点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上要尊重学生自主性 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 学习 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协调等因素,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接受性。首先

10、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 发展 水平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 自然 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着眼于学科交叉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取向就是课程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以某门课程的知识为主要知识体系的课程,它是各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形式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要求活动主题在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开发主体的教师,在学生、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挖掘学校资源,选择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主题。 参考 文献 : 1黄赛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的“五突出”J.教学与管理,XX,(29). 2鲁晓千.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认识与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XX,(7). 3张新苗.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J.江苏 教育 ,XX,(6).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