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46716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 (建议用时:20分钟)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B.、C.、D.、【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5 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V”型,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该“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U”型谷的底部,说明先经冰川侵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第2题,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

2、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2017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35题。3.图中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A.处流速快、含沙量小,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处流速快、含沙量大,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处流速慢、含沙量小,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处流速慢、含沙量大,处流速快、含沙量小4.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A.变快,变慢B.变慢,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5.一艘采沙船在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

3、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图中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大;处为河流的凸岸,流速慢、含沙量小。第4题,由于处不断受到河水的侵蚀,处不断受到流水的堆积;因而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处更接近中心航道,河水流速变快,处更接近河岸,流速变慢。第5题,我国长江流域为季风气候,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也大,因而在不同季节河流的沉积物大小不等。【

4、加固训练】读我国江南某河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两聚落形成条件不可能是()A.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B.水流较缓,便于取水C.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D.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之用(2)枯水期时,载重大的轮船最适宜的航线是()A.-B.-C.-D.-【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聚落位于河流的凸岸,水流速度缓,河水浅,不宜建港口。第(2)题,枯水期时,河流水位浅,载重大的轮船最适宜选择水深的凹岸,即图中的-航线。【知识拓展】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

5、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下图示意2002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山东各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6.与试验期相比,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期冲淤效果最显著的河段为()A.高村-孙口段B.孙口-艾山段C.艾山-泺口段D.泺口-利津段7.调水调沙会使黄河利津水文站()A.附近河床变浅B.与海岸线距离增加C.附近冰期缩短D.与泺口距离增加【解析】6选A,7选B。第6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调水调沙的试验期,高村-孙口段淤积量下降较少,在生产运行期高村-孙口段淤积量下降明显,说明该河段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期冲淤效果显著。第7题,调水调沙会使黄河下游河床的部分泥沙被带入大海,会使黄河的河床变深,入海泥沙增多,使得黄河利津水文站与海岸线的距离增加;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冰期影响不大,不会使两水文站间的距离增加。8.(2017郑州模拟)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3)说出对该区域春季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并说明其成因。【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

7、知识可知,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在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山口处。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春季,亚洲高压仍较强盛,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容易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寒潮天气,使农作物受到冻害。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且多大风,加快水分蒸发。气温回升,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容易发生春旱灾害。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3)寒潮。亚洲高压强盛,强冷空气南下,引起剧烈降温、降雪、大风等天气。或春旱。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多大风,加快蒸发;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