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687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本文结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教育实例,阐述了高职教育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建议。一、高职教育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

2、更高的需求。截至XX年12月31日,全国具有CPA资质的人员仍不到26万人,其中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成为会员的仅20万人。在CPA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万人中CPA人数大都超过10人。我国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而在大力推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PA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只强劲的队伍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补充。CPA行业后备人才根据人才需求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引领整个CPA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服务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次后备人才;二是协助CPA开展一般审计业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的初级审计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

3、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初级审计人才的使命。作为CPA行业后备人才的主要集散地会计师事务所,其规模和竞争力差别很大,以湖南省为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 1 所示。从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规模来看,湖南省中小型事务所占到绝大部分,这些中小型事务所主要从事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业务,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这些中小型事务所对初级审计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截至XX年底,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只有6家,分别是长沙商贸旅游职院、湖南信息职院、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益阳职院、湖南交通职院与湖南安全技术职院,但目前高职院校

4、的人才培养还处于粗放式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而高职教育作为CPA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立足高职院校,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重构CPA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二、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其问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于XX年9月开始招生,8年来累计招生500余人。学院根据长株潭经济发展趋势及第二三产业发展对CPA行业后备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现有优势与特色,构建知识、技能、素质有效融合的“理实一体,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对CPA行业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高职院校开办注册会计

5、师专业的实践,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既拓宽了CPA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也丰富了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层次,很多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同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培养CPA行业后备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定位不清自从高职院校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以来,历年招生人数火爆,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却差强人意。从我省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教学计划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定位不清,从而造成了高职院

6、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走进了两个误区。一种误区是干脆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注册会计师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即能成为注册会计师。这种愿望是好的,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是要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并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注册后才予以认定。从目前各校的运行情况来看,学生在校三年,五门课程一次性考试通过的几乎没有,单科考试通过的也是为数不多。另一种误区是,在学院原有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加入几门CPA考证课程,办成了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专业,没有突出CPA行业的特色。目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是,综合素质低,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知道,注册会计

7、师从事的业务,既不同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也不同于政府审计和经济组织的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是一种独立审计,这是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能。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清晰,课程体系的构建视野局限于冲刺注册会计师考证上,以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都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的考试教材,根本没有考虑高职学生能否接受,能否消化。而且大多数院校开设的课程注重会计审计知识,缺乏资产评估、会计咨询等相关知识。而随着信息产业化以及产权市场、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咨询和代理、会计咨询和代理等非审计业

8、务日渐成为注册会计师最富潜力的业务,将与传统审计业务并重。显然课程设置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正是因为课程体系构建视野的局限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重视锻炼学生其职业环境中的综合判断与灵活处事能力,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注册会计师在分析问题时才有系统的观察力,这也是注册会计师有别于或高于一般会计、审计人员的关键能力所在。三、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开发模式CPA行业的职业特征表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应该设置

9、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 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目标应定位在助理会计师,这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前应达到的规格;后续培养目标定位为注册会计师,这是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阶段及毕业后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磨练后所要达到的规格。当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后,课程开发也就有了新的任务。根据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CPA行业市场调研,对注册会计师岗位群所需要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整合和归纳,确定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表,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确定行动领域、解析行动领域,确立关于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及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再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以职业能

10、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和教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要注重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职业岗位的专家、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掌握新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并要经过对应岗位的职业专家认定。教学方法上既考虑知识教育,又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性,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因此,要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兼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培

11、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要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对实践教学设施,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探索实行小学期制、多学期制及弹性学制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和创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所学”与“所用”

12、零距离。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畅通院所双向互动机制要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建立本地CPA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与实习基地,结合CPA行业实际业务与人才需求,建立教学、实习、研讨等相互结合的互动培养机制。畅通基地院校和事务所双向互动机制。即事务所推选业务骨干到学校做兼职教授,并定期派业务骨干到学校讲授实务和业务案例;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事务所实习和承担事务所审计调查、会计制度调查等活动。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学术研究课题,就行业热点、前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