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6842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到XX 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 的7。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年就提出了“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

2、旅游”的口号, 而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在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不少高职院校早已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从业人员。令人疑惑的是,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没有做到对口就业, 本文结合四川警安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就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模式 思考随着旅游业和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高职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当前这个系统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3、。积极探索适应当地旅游快速发展的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当地情况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旅游教育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四川警安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就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如下探讨。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一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及学制规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总体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计划,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专业方向设置,职业能力结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安排及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培养途径等要素。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以上因素进行优化组合, 寻求一个

4、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二、目前高职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旅游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旅游教育起步较晚, 专业老师也多半是“半路出家”, 因而造成了他们在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把握不准, 弄不清本专业该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以致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高职旅游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 没有现成的经验, 所有教学资料都是一片空白, 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课

5、程设置,成为本科教育名副其实的“压缩饼干”, 有的甚至是从老师3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自身的需求出发, 觉得什么课程好教就开什么课程,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 理论知识偏多, 实践能力不强, 根本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 实践教学环节弱。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途径, 是落实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展开。要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应该树立起一种校内基地建设和校外基地打造相结合的模式。( 四) 旅游类专业招生与学生报考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一方面, 旅游企业尤其是酒店

6、业, 对从业者有较高的外在要求( 如身高、形象等) , 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身就不是很高, 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没有把好关, 招收了不符合旅游企业就业条件的学生, 这些学生必然就会在毕业后不能被用人单位所利用; 另一方面, 授课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不够, 学生对这一行的认识不深, 造成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认为旅游就是玩, 而不知道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 其工作性质是为人服务, 没有良好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怎么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旅游从业者。( 五)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我国旅游专业研究生、本科层次教育力量目前还很薄弱, 高层次的专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 从事旅游教育的则更少。在一般专科

7、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中, 旅游专业教师缺乏, 大多数都是从相近的专业转过来的, 没有受过系统地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另外在对旅游师资队伍的培养、继续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行全面、系统地素质提升, 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练,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 照本宣科较为严重。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城市建设理论研究XX 年11 月2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高教探索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明确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四川警安职业学院旅游系高职教育有着明确

8、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口语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能在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旅游经营管理者等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更新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教学内容是课程设置的延伸与实践。四川警安职业学院旅游系根据专业方向和职业能力结构来设置课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确定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技能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四大模块,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两个专业方向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以培养对应能力为主,贴近实际,新颖生动

9、,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采用最新编写的教材,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引入国内外最新成果用于教学。加强训练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训课的顺利展开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 应针对旅游企业对员工操作技能的要求, 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模拟实训教室, 如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模拟前厅、模拟酒吧、模拟导游实训室等, 配备相应的实训器材, 从而实现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操作训练。另外旅游高职院校必须与旅游业界各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 尤其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盟, 是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最佳选择。四川警安职业学院旅游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行“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措施,最近学校组织了大二的旅游系

10、的学生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德阳等几家酒店工学交替,这是一个新理念,新思路,虽然其间有很大的难度和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工学交替”,它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如下优点:“学工交替”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知识单一途径,增加了学习兴趣,通过工学交替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也是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模式,突出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主导作用。旅游企业作为模式的主要实施者,参与了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旅游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延伸,学校则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库,学校的专业教学同旅游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密切结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显著。学生兼

11、有双重身份。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而是集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于一身,打破了学生过去那种单一的思维模式,学会了用“企业人”意识来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为学生提供两个学习场所。“学工交替”教育模式,把旅游企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旅游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业里既是技术的学习者,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是员工,从而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在企业学习和顶岗工作期间,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对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十分有利。这一模式既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又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

12、 利用现有企业的资源和条件, 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外在形象有一定要求的专业, 而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不太理想,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选择优秀的学生, 而要想让优秀的学生就读这个专业, 除了本身要把专业建设搞好之外, 地方政府、学校有意识的宣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较优秀的生源, 配合良好的专业建设, 才能把旅游管理专业越办越好。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外部环境,我院现在和北京、上海、成都、德阳等一些酒店合作,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

13、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行“订单式”培养方案。学校提供师资,承担理论教学任务,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场所,承担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学校派出教师配合企业对实训实习进行管理。将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企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生产一线的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成功地培养出一大批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热处理、机电维修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同时,通过这种合作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教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而旅游高职教学根据整个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胆进行高职教学改革,足可培养大量的更适合社会的需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易伟新,周小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XX,:19-21.2刘锦云.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XX,:29.3林 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若干要点的再思考,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年第5期4蔡靖方: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沙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年第5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