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451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非常必要。但幼儿园如何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存在不少理论问题,从当前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感到以下两个问题尤为突出:问题一:有的教师对生态环境教育内容的理解比较片面,将其等同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教育。

2、因此在教育中,向幼儿介绍很多环境污染事实,这样做,对于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否意味着让幼儿去承担那些本该是成人的责任呢?在当前对成人的生态环境教育还很不得力的情况下,向幼儿灌输这些知识,是否显得过于沉重了些?总所周知,幼儿正处于世界观、自然观萌发的时期,激发幼儿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热爱之隋是每个教育者心中的理想。问题二:与上一个问题有关,有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不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而是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从幼儿的理解能力出发,而是从成人的良好愿望出发,结果造成很多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来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的。有的教师

3、为了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用了很多方法试图让幼儿理解,比如用“分橘子”的办法让幼儿体验人口的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但要幼儿理解人口问题谈何容易。思考之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世界观、自然观的最初基础当代生态学家woodbury曾说,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哲学。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与其说生态学史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思维方式。如生态学所揭示的物种的多样性原理以及同质异性原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又如,生态学揭示的物种的多样性与案例以及同质异性原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思考之二:幼儿园生态环境

4、教育的目标中,更重要的应是对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认识幼儿期是一个更多地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生活的时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的经验的限制,然而他们的情感却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是最容易养成的。思考之三: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广泛地反映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生态关系我们不能狭隘地将生态环境教育理解为治理环境污染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以及环境和人、动植物的关系,这是比认识环境污染更基本、也更为广泛的内容。我们并不完全反对向幼儿介绍一些他们熟悉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我们有责任向幼儿展示这个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化和奇妙性。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生态关系。以生

5、物为例,就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和季节变换的关系、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思考之四:选择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法。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出发所谓环境,就是存在的家园,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不必舍近求远,一概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就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认识。比如,小草就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幼儿在对小草的探索中,发现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休息场地,也是一些小动物的嬉戏之处;不仅是牛羊食料,还可以造纸、做草药,还可以清洁空气,从这些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对生态关系有了最粗浅的理解。选择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法,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幼儿获得认识,同时也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因此,除了开展探索活动的方法,还应利用其他多种方法,尤其是艺术的手段,如童话、故事、戏剧、木偶表演等,对幼儿进行生动的教育。这是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