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387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古筝流行音乐现状的分析和思考一、古筝流行音乐的现状概括古筝在秦时开始形成和流行,其在隋唐时期开始逐渐盛行,具有我国最为古老的拨谈乐器之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变迁,逐渐在全国以及亚洲各个地区流行开来,至于古筝的起源,有人则认为古筝主要是因为瑟而产生,在唐赵磷所著的因话录中曾经这么写到:“古筝,秦朝时期的乐器,以一种类似于琴的形式流行开来,瑟五十弦,自从皇帝让素女鼓瑟,皇帝非常的伤心,因此破之,从此以后瑟直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俩争之,又破为二,因此得名古筝”。在

2、现今,许多流行因素逐渐代替以往筝乐演奏时所带给人的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在古筝演奏之中逐渐增加了一些流行因素,例如爵士、拉丁、摇滚等等多种流行音乐中的元素,并且将这种新型的筝乐演奏方式以舞台展示的形式进行表演和演奏,从某方面来说,这种融入流行元素的筝乐演奏方式在思想上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观念。随着当今对于现代流行筝乐的追捧者联盟逐渐增多,对于这方面的需求量让作曲家都大吃一惊。由于现今对于流行筝乐的原创作品非常缺少,许多作品是从其他乐器作品中改编为现今的使用古筝演奏的乐曲,而这种创造形式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和赞赏,改编之后的筝乐同时受到大量流行音乐的融合,甚至是逐渐的侵蚀同化,渐渐的失去了中国传统音乐

3、的灵魂特点,这种失去灵魂的产品,便不会的到大家的追捧。二、古筝流行音乐的发展适应当代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的古筝演奏的时候,在舞台上演奏者要表现出庄重肃穆的弹奏方式,这种表演方式就对欣赏着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古筝的表演形式却并没有得到广大音乐爱好着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但是古筝所演奏出来的独特音色以及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则让许多流行音乐在演奏的时候将其运用到其表演当中,并且在演奏中充当主要的环节,著名歌曲一帘幽梦、菊花台以及青花瓷则充分让大家欣赏到古筝演奏的独特魅力。“音乐”被人们形象的成为“听觉”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并不仅仅表现在听

4、觉方面,此时此刻人们开始从视觉上去发展“音乐”艺术,让舞台效果带给人们“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在这一时刻,筝乐艺术则顺应了这时期的发展需要,将“视觉”与“听觉”进行完美的结合,将最大的满足音乐者对于音乐的追求,而绚丽的舞台灯光以及唯美的舞台背景,将动听的筝乐表演融入其中,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三、古筝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传统的筝乐表演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这一传统文化话的保护、发展和继承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一定的升华和演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群体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而不是一沉不变的永远延续下去。对于流行筝乐来说,无论对其外表进行

5、多么华丽的包装,内容进行多大的变化,其最终还是体现的中国民族音乐,我们要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前行,使其升华。对于流行筝乐的表演,很多演奏者则将传统中对于筝乐表演的姿势进行了改变,将坐姿改成了站姿,二者对于乐器所产生的音色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欣赏着的观赏性特点。对于流行筝乐表演的发展和演变并不是昙花一现,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则是体现中国乃至是世界上的音乐舞台当中一个最能够显示中国传统音乐方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并不能将其音乐本身当中所存在的民族特色丢失掉,而是要通过表演的方式更加深化其内在的还以,并追求国际化的特点,全面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名族文化特点,赢得世人的追捧和赞赏。本文通过对于古筝流行音乐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分析和浅述古筝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在发展中不断的展现中华民族的音乐表现中所能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点等因素,并更好的与时代流行因素相结合,在演变与发展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的继承原本所具有的良好因素,为以后流行筝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能够更好的促进古筝作曲家对于新作品的创作,为以后中国的流行筝乐表演得到世人的瞩目,创造更大的辉煌。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