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63653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 摘要: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 科学 素质,因此物理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的弊端, 学习 新的 教育 理念,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以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新时期的物理教学 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 关键词:建筑平台 营造氛围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

2、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 影响 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是创新教育,中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要凭借各种教育教学途径日积月累的熏陶和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得到一些体会,以供 参考 :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筑创新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

3、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 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的、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

4、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 问题 ,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就是

5、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讲解惯性时,我通过举例说明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学生还很 自然 地提出了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有关,这时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疑问,然后反问,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在跑步,要你去拦截使他们立即停下,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因为这个疑问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

6、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为此,我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新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不同观点,体现个性化与特征化,就经常会闪烁出创新的星星之火。 二、优化教学手段,营造

7、创新氛围 1、凭借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教学疑、难点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使用智能型软件,当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 规律 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 计算 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

8、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又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中的熔化、沸腾实验、液化条件、汽化现象,电流、电压的形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的分类,分子的热运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机的工作过程、核的聚变与裂变等 内容 时我都充分利用了类似的多媒体资源,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多媒体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等。

9、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 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用磁悬浮表现超导;以粗铁丝作棱,以薄橡胶膜作面做成中空立方体,放到水中表现液体内部各个面的受压情况。 音像资料可以使用一些动画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但不宜过多,因为音像资料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帮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 、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物理现象的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 理学 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

10、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如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有些惯性现象,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声音的产生条件等等内容的教学时。 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中的抽水机时,抽水机抽水过程和原理是个难点,学生极不容易明白,因为常见抽水机是不透明的,内部工作过程不易观察,我就用空矿泉水瓶制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来演示抽水的物理过程,由于矿泉水瓶是透明的,且把两个阀门染了颜色,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及两个阀门的开闭情况,通过直观 分析 可理解内部的压强变化及工作原理。 又如,在 研究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我就利用一只雪碧瓶子的上半部分、一个乒乓球和水,把瓶子倒放,乒乓球放入其中,再往里面灌水,学生就会发现乒乓球不会浮起来,我乘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关键是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这样一来重点难点就被突破了,学生也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美化语言表达,激活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错的语音,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用“排水

12、法”、量筒测量不规则小固体的体积时,应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许多学生不理解“适量”的标准,于是我就列举了我们生活中在脚盆中洗脚时加多少洗脚水为好时的情景,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适量”,即加的水既要把物体浸没,但又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线。 又如,在密度计算中,水的体积是50ml,通过换算会得到水的质量就是50g,因此许多同学在书写时就直接写成50ml=50g,还有许多类似的书写错误,如1kg=98N等等,此时如直接说明错误原因,学生当然能理解,但印象不深刻,以后还会有类似的问题。于是我就先举了下面的事例:我们用2元钱可以买一个面包,但这2元钱和这个面包有区别吗?同学们直接就会回答有

13、,说这个面包可以直接吃,但这2元钱我们不能直接吃,所以2元钱一个面包,然后我再说明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量之间可以进行换算,但是不能直接等于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类的问题也就都明白了,而且以后也不容易再错。 三、落实好三维目标,渗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弱化”和“稚化”自身,即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

14、初中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或重点或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的动力。 1、注重物理 研究 思想与 方法 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指导。方法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和方法,搞清每一节教材 内容 涉及到哪些物理思想和方法,对这些物理思想和方法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和熏陶。如我在上绪论课

15、时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介绍;就物理 发展 史上的事例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剖析;在单元小结中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归类;在教学过程和练习中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对学生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导。 物 理学 的研究方法常有: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归纳法、理想实验法等。事实上,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概念的提出、每一 规律 的论证都离不开这些方法,如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实验法发现了惯性定律的实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大量运用了数学法等。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极有价值的思想方法,然后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通过对比 分析 、归纳 总结 、提炼使学生体会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使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