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5882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大学生手机网络生活产生的问题与分析大学生上网方式以电脑和手机为主。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时尚话题。根据调查来看,大学生手机的占有率达到%,电脑的占有率达到%;超过90%的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主页和邮箱,大学生网络资源的使用率非常高。并且由于手机上网上网费用低,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使得大学生几乎是百分百地使用手机上网。最近对常州高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手机上网率达到了%。因此在大学

2、校园内就出现了“万人低头玩手机”的现象。但是成为“手机控”的大学生中仅有7% “把手机只当成一种通讯工具”,有几乎六成的人认为手机上网比电脑方便。在手机上网经常使用的项目的调查中,基本的人际聊天功能区域,达到了调查人数的85%,其次是通过手机网络浏览资讯和新闻,占65%。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手机上网发微博的潮流也在日趋盛行,占到%。聊天、资讯和微博成为手机上网的三大功能。1、手机上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虽然存在着消极影响,但积极作用是主流。网络时代极易让大学生淹没于其中,大学生在对高新技术做出迅速反应的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人际交往之中。他们中的一些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缺

3、乏安全感,心理疾病增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现今的大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使得他们往往崇尚独立、自主的个性,使得他们更多地在网络中寻找寄托。同时,由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手机上网上,以至使自己淹滞在数字化的空间里,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本次调查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某些大学生冷漠、孤僻、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等一些心理疾病。更有严重者,导致网络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睡眠有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力不足,自我评价降低,社会活动减少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结果就是导致少数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放弃学习,不想与人交往等。并且由于匿名性而隐去了身份,许

4、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的世界中冻结,这样就给自我控制能力尚且不足的大学生提供了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的平台。在本次调查中,42%的大学生并不认为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53%的大学生基本同意偶尔在网上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26%的大学生基本同意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可见,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感减弱,使人容易忽略自身行为的后果,降低交往中的责任感,忽视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和规范。2、手机上网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手机上网对高校课堂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既为改善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手机上网可以延展教学内容。课堂的教

5、学因时空限制,其内容和信息量有一定的局限,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上网的便捷性为教学服务,比如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或是教师自己的MSN、博客、班级论坛、QQ群,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上网,随时查阅和理解老师已经放到网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手机作为网络终端能够发挥个别化和交互性的特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当然,手机上网对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其隐蔽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上课时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浏览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同时它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往往以启发

6、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但学生手机在手,习惯用手机上网搜索信息而不是经过主动的思考。3、探索手机网络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手机上网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在高校建立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机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即探索建立一种学校、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对高校而言,要加强管理,积极营造良好校园网络环境。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校园文化传播方式,通过QQ群、博客、微博等平台使传播方式多样化,并深入到学生中间。如可以借助微博这个强调互动的新型网络平台,加强校园微博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学校学生工作动态,

7、并对学校学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高校还可以主动定点向校园内的手机发布一些信息,引导学生对某些社会事件或热点问题的看法,实现到其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校园网应充分发挥大学知识、人才、信息密集的特点,使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点设立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版块。如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在网上建设一些优秀社区,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的人格、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搞好网络心理咨询。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大学生更愿意说出心里话。同时由于网络的时空较大,更便于进行心理互助和多样化的心理知识普及等等,从而使大学生在

8、网络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心理障碍能及时得到解决。如开辟特定的交流版块,主要是面向于大学生、老师和长辈,交流彼此的想法、意见。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对生活、学习的感受,对父母的看法、意见,自己所承担的压力等等心里话。而长辈们也可以在版块中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使双方在交流中解决本来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促进互动,缩小代沟。对学生而言,要合理利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存在着“使用时间长、涉及领域窄、消遣娱乐为主”等特点,必须要对其加以积极引导。高校学生要通过手机网络提供的各种途径,拓宽自己的人际面,同时在平时的使用中积极利用手机网络的优势下载学

9、习资料及软件,并利用手机网络多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动态问题,以及与大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对社会而言,要积极优化网络环境,创建高效的网络功能。面对不良讯息的冲击,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服务商必须加强监管,对网站非法交易、网络广告杂乱无序、欺诈传销等不良思潮加以打击和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强对涉及高校学生不良言论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的安全和健康。手机网络的服务商要积极改进相关的网络信号和网络设施,为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提供一个成本较低的良好设备基础。回避现实,沉迷网络是消极退缩行为,违背了现实原则,损害了社会功能,使人意志消沉。青年人应该正确评价失败,全面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微疵及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降低自尊水平,学习欣赏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关心他人,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人与事,将精力投向工作与生活,以实际行动取得社会的认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