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5843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_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大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1. 交通 现状评述 地域范围及性质“大北京地区”是 中国 的首都圈。是我国沿海地带 目前 最为发达的四大产业和城市集聚区之一。地域范围包括北京和天津二直辖市、以及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面积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5万人,城市化水平中等,城镇人口占3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20亿元,占全国%。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 中心、 科技 文化 教育 中心, 金融 中心。正在迅速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大

2、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圈,是全国、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联系世界的窗口。在产业方面北京与天津、唐山和周围的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了实力强大的 工业 和流通业,其它城市在大北京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产业分工各不相同。京津二市以及周围城市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已经形成一定的 经济 分工。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分工和协作已经不能适应自身的需要和国家赋予的职能。必须通过结构合理调整,建立更具活力和整体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改善交通条件是实现 现代 化与国际化的重要基础。1.大北京地区交通体系特征 交通区位极其重要大北京处于全国交通运输 网络 的中枢位置。北京是全国陆路和空中交通中心,天津是华北西北的对外窗

3、口和水陆联运枢纽,天津港是环渤海西岸港口群体的中心港口。秦皇岛港是重要的能源输出港和大宗散货输出入港,正在建设的黄骅港、京唐港也将成为重要的辅助港口。北京空港和环渤海西岸港口体系是我国北方广大区域通向世界的主要窗口和海上通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本区一直是国家交通建设的重点地区,经过50年的大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是我国陆路交通网络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陆路交通设施水平较高,铁路与公路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网络。成为我国陆路网络密度最高的地区。本区铁路正线里程5751公里,占全国%。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公里,是全国平均值之倍。万人拥有铁路公里,比全国平均值高31%。本区公路网已经初

4、具规模。是国道公路最为密集的区域,共有14条国道以本区的城市作为出发点。1998年共有公路74096公里。占全国%。公路网密度为公里/百KM ,是全国的倍,万人拥有8.公里,低于全国平均值。综合运输网络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为副中心(水陆)以两大中心为主体的铁路干线网络和国道公路干线网络以及航空线网络都较稠密。在已有较为发达的常速交通网络基础上,正在迅速形成高速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线网络。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到XX年初,已经建成6条,正在建设4条,已经初步联网。环绕京津的河北省各个市县大都分别位居各条干线两侧,与北京的联系大多较为方便。网络特征为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式,有别于我国许多

5、地区的方格式。这种分布格局对于首都与各省区、全国各地的直接联系十分有利。但是也带来过境运输必须通过市区或郊区的弊端。随着经济 发展 ,区际交流日益活跃,客货交流量不断增长,产生的相互干扰也日渐显露,有待改进。1.区域交通布局存在的主要 问题 综合运输网络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首先,交通网发展距离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京津冀北地区的综合运输网虽然初具规模,在我国属于交通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是,与国外发达的大都市区相比,本区的交通设施数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还不能满足经济国际化和发达城市体系建设的需要。 其次,交通网总体布局存在缺陷。主要有:铁路和公路都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态,从而产生了区际过境运

6、输不够便捷和相互干扰等等问题。特别是关内外交流东北区、内蒙与黄河、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客货交流必须通过北京枢纽或天津枢纽,为二市带来大量的过境运输,内外交通干扰成为严重问题。修建各种分流线显得愈来愈迫切。再者,北京、天津两大枢纽的分工与协作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北京首都机场与天津张贵庄机场忙闲不均,张贵庄机场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另外,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需要协调。快速 交通 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本区高速交通 网络 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高速公路建设进度较快,但是区内尚未成网,一些线路经路还需慎重 研究 。高速铁路迟迟未能开工,急需加快。京沪高速铁路“九五”计划,由于争论未能开工。现又列入

7、“十五”计划,应该尽快建设。这是当前我国交通 发展 、特别是沿海发达区城市间旅客运输的迫切要求。对于连接京津大都市区和沪宁杭大都市区尤为重要。此外,对于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分工需要及早研究,预见它们的分工。大北京在向 现代 化大都市地区发展方面,交通建设任重道远。城际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与联系是综合交通体系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 许多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线路大都不能充分满足客货运输迅速、便利、安全、 经济 的要求。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单一,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水平不高,客货运输缺乏选择与必要的竞争。交通建设布局与城市体系建设缺乏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8、缺少引导中小城市发展的运输通道。其次,大城市市郊运输单一,基本依靠公共汽车,原有国家铁路的市郊列车大都停运或萎缩。例如天津市区至塘沽、北京市区至南口、丰台、通县的铁路市郊列车作用明显萎缩。轻轨交通长期没有引起重视,造成许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卫星城、 工业 区、开发区发展缓慢,居民不愿外迁。交通不畅是阻碍卫星城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与发达国家大都市地区的交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此外,各种新建交通站场和线路在城市的布局,目前大都分别研究,缺乏相互协调。最为突出的典型是北京西客站没有采纳国铁与地铁等轨道交通紧密结合的现代化方案。北京地铁与地面交通站舍、公交枢纽缺乏配合。城市体系的发展与交通网络关系极

9、为密切。 从这一视角审视本区交通网络可以发现诸多 问题 。河北、天津在报告中提出了许多需要相互协调的重要问题,绝大部分都是交通问题,在此加以汇总。2.运输联系特征 旅客生成密度较低,客运强度较高一方面,京津冀旅客生成密度低于全国平均值。旅客生成密度即人均旅次,1998年为人次/人, 仅为当年全国平均值次的75%。这种现象反映了京津冀地区人口出行频率较低。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辽宁中南部地区形成强烈反差。京津冀地区1998年全 社会 客运量仅占全国%,大大低于本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客运强度较高。1998年京津冀地区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占全国%, 高于客运量的比重

10、和人口比重(%)。客运强度也是反映客运需求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即人均旅客周转量。京津冀的客运强度1998年为人均962人公里,比全国平均值高%。参见图1。2.京津冀区域货物生成密度较高、货运强度较低货物生成密度(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货物吨数)与地区经济水平呈逆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货物生成密度随之降低。另外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重工业地区货物生成密度高,轻型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发达地区密度低,反映创造单位产值的货运量小。1998年京津冀地区货物生成密度为吨/万元(GDP),略高于全国平均值吨/万元.大大高于沪、苏、浙、粤等经济发达区。货运强度京津冀只有吨公里/千元(GDP),低于全国平均值(吨

11、公里/千元)。而南方沿海发达区的货运强度都很高,大都在15吨公里/千元以上.这是由于其原材料和燃料必须长距离运输。参见图2。3.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 研究宗旨作为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六专题之一的交通研究,一方面必须贯彻综合运输与系统工程的观点;另一方面应该将交通与城市在空间组织上的有机结合作为主要的 分析 视角。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综合 研究 京津冀北地区的 交通 运输 网络 建设,及其 现代 化 发展 方向和目标。在京津冀二市一省交通运输规划的基础上,发现和研究需要相互衔接的重要交通布局 问题 。主要有跨区域交通线路的衔接和合理走向,重要交通站港的合理分工与配合。“综

12、合运输观点”是研究的基础。第二,交通布局涉及面广,在此主要研究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大北京现代化城市体系的形成。“城际交通”是研究的主要方面。 编辑。第三,重点研究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为了实现交通现代化,本区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正在广泛开展。不少布局问题有待综合研究。线路走向、主要车站的选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紧密衔接,应该审慎研究。“快速交通”是研究的重点。第四,从城市体系的发展及其与交通网络的关系为主要的视角,研究交通走廊沿线的城市功能区、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提出交通需要重视、改善的问题。“城市体系与交通协调发展”是追求的目标。 图1 京津冀旅客生成密度与客运强度对比图

13、 3.综合运输网络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总体目标是本区未来15-20年建成发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主要体现于下列五点:第一、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区域内部城市间和对外交通都达到便捷。第二、区内高速和准高速铁路联网;铁路干线客货分离,不断提高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使能力得到合理利用。第三、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有机结合,形成发达的干线公路网,充分满足客货不同需求。第四、建设综合交通走廊,为城市布局的展开和城市体系的发展创造先行、便利条件。第五、建成现代化沿海港口体系、航空港形成干支结合、客货运有所分工的便利服务体系。4现代化交通网布局框架 未来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区域综合交通网从“单

14、中心放射式”发展成为“双中心网络式”。第二、城际快速交通网形成以及大能力通道得到强化。第三、京津两大枢纽的分工与协作步入新阶段。第四、沿海港口体系更加发达,分工协作趋于合理。4.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由单中心放射逐步向发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转变通过15-20年建设,京津冀北区域的综合交通网将从“单中心放射式”发展成为“双中心网络式”。两大交通中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建成现代化综合枢纽。二枢纽各具特色、紧密联系、互有分工,高质量地服务于北方以至全国的内外贸易、 旅游 和出行。未来区域综合交通网的双中心网络式格局,将促进区域 经济 一体化发展,区域城市体系的完善。解决北京过度拥挤,天津、河北能力富裕的问题。

15、从运输组织角度应该做到“货畅其流”、“旅客出行便捷”。4.建成现代化交通干线网络第一、形成五条包括高速交通线与大能力干线的运输大通道:内联京津冀北主要城市,外接各大区,沟通海外。京津华东沿海通道;京石中南通道;京原西北通道;京包内蒙西部通道;京唐秦东北通道。第二、铁路通过高速铁路建设和既有线提速,形成客货分离、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铁路网。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用线联网包括京沪、京沈、京广、津秦4线;810条既有铁路干线通过技术改造,分别提速达到或接近准高速运行京山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原线、京包线、京通线、京承线、京秦线、津蓟线。第三、公路建成高速公路和国道干线组成的发达网络。干线公路网络以京、津、唐为主副中心,秦皇岛、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为地方交通中心。仅可能做到各级中心之间以顺直通道连接,减少迂回运输,减少过境交通对各市市区的干扰。使货畅其流、旅客出行便捷、个人驾驶小汽车出行顺畅。4.城际快速 交通 网形成以及大能力通道得到强化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实现市际交通“公交化”。快速、便捷、高密度的交通是 现代 化大城市地区形成的先决条件。为了京津冀北现代化城市体系的形成,必须加强现代化交通建设。一方面建设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