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83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论文 关键词软件产业;定位;外包;突破;品牌论文摘要在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占世界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软件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软件强国的 发展 模式,强调应结合本国的特点,选择出一种更适合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之路,立足于本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树立自己的优势品牌,达到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目的。一、引言目前,世界上软件产业的几个典型发展模式有美国模式全面型

2、,既有技术又有市场;爱尔兰模式由于欧洲语言体系复杂,包括美国的许多出口软件在爱尔兰进行本地化,被称为“欧洲的桥头堡”,爱尔兰当之无愧;日本模式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印度模式典型的订单式外包。作为 中国 软件业来说,如果单纯的只学习某一个国家的模式来发展中国的软件业显然是不可取的。比如分析印度:单纯的“订单式的软件外包”,作为一个产业模式其实并不可取,一旦美国 经济 出现问题,它必然会受影响,当然这也是印度移师中国瞄准亚洲市场的一个原因。所以说,印度并不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唯一或最好的摹本。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能有效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在这笔者引用一下中国 科学 院软件研究所所长李明树给出

3、的观点:日本模式加印度模式,目标是美国模式。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国家在宏观的思路上很明确工业体系的信息化是建立在我们市场需求基础上,这就给软件业发展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日本模式可以参照;同时,软件很像文化,不可能抛开世界软件发展的大趋势单搞一套,我们也要做些外包,而且通过外包,也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所以,订单式外包的印度模式我们也不应该拒绝。二、找准定位,迅速切入产业化发展,抢占国内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印度与中国软件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印度的经济总量还大大落后于中国,而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只

4、有走软件外包一条路,印度软件业近年来的红火完全依靠的是外包“一枝独秀”。而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海外同行都在拼命抢食中国市场蛋糕,我们却放手优势资源去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发展软件外包,这个“外”字是对用户而言,而不是对国外而言。对于中国本土 企业 来说,一提到外包往往是指到海外市场接业务订单,而恰恰是我们理解上的失误,回过头来却发现诸如日本、欧美国家,做软件外包时,不仅要看国外,更看重国内的市场。现在全世界IT巨头们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市场。当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外包时,一些跨国IT公司正在积极地开发中国的外包业务,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中国企业应更正确地理解“软件外包”,更要注意自己身边

5、的市场。我国软件具有广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企业改造过程中,国内软件企业大有可为。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策,为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在 金融 、电信、政府、 教育 、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在这些行业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在机械电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医药化工、汽车等行业应用软件,也形成了行业竞争的新优势。目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得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软件的需求大而迫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 电子 信息产品制造业大国,同时,我国 计算 机硬件行业的生产规

6、模日益扩大,这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后发优势。另外,我国是世界软件产品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软件市场的内在需求大大超过印度。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以东软的发展实践作例,向希望在软件外包业谋求成功的同行们敲响警钟:“在我们盯着国际市场的时候,不要忘却了比较容易拿到的国内市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发包方!我们在跟随潮流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在中国的机会。”据悉,东软XX年国际软件外包超过3300万美元,位居国内企业之首;但是国际软件外包只占东软营收的10%,东软主营收入的70%来自国内市场的外包,在电信、电力、社保、财政、税务、教育、 交通 等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领域,公司作为国内解

7、决方案提供商的领先者的形象和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为公司未来持续长远发展和实施国际化战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中国业务的推动,使东软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东软在中国国内拥有8000多家大型企事业客户,在电信、电力、社保、医疗、企业、 网络 安全等重要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IAOP(国际外包服务专业人员协会)日前公布了“XX年全球外包100强”排行榜,东软集团不仅名列其中,并且首次进入前25强行列,成为全球25家最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中唯一的中国公司。这也是IAOP有史以来评选的全球外包25强名单中首次出现中国公司的名字。从东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正是本着立足国内软件

8、市场,巩固和奠定了自己的外包地位,才有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软件外包长足发展。中国有着巨大的软件内需市场,中国有着强大的经济发展前景,从产业规模来讲,我们具备了成为软件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无论从软件产业自身的发展角度还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信息安全的角度,中国软件产业惟有抓住机会,找准定位,加大投入,迅速切入产业化发展,勇敢地面对竞争,抢占国内市场,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三、软件外包,学习和掌握大型软件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寻求突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具有较大潜力的全球外包市场,而且已经成长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中国外包企业,在对日软件外包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对欧美的软件外包市场实现了局部突

9、破,中国正成为迅速崛起的外包新军。刘积仁坦言,中国软件企业在对美国的外包方面是需要向印度学习,因为印度在欧美市场的外包做的很好;但是日本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做的相当好,印度也会向我们学习。另一方面,在模式上,也不应认为中国企业一定要学习印度单纯外包的模式。中国的市场给了中国企业做产品、做品牌的机会,外包与自有品牌平衡的机会。因此,中国与印度企业之间,没有绝对的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对抗,只有以市场为准绳,找好自己的优势与定位。我们的产业在追求速度时,往往会迷失方向。过去一提到印度软件,我们看不起人家的外包工作,现在我们又全面的学习外包。其实,我们应该更努力的找到我们自己的模式。中国数字产品的制造规模

10、,移动通信和互连网的普及,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都给中国的软件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外包也正在从向中国制造的外包,向商业流程的外包,研究与开发的外包,我们有许多使我们的产业形成规模的机会。我国信息技术的主管部门和国内的许多软件企业,已经对承接外包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形成共识,并且已经积极投身到全球软件外包的主战场。中国软件业业从零起步总产值1992年仅为亿元,XX年为593亿元,到XX年已上升到4800亿元,占世界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得到提高,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追溯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承接软件外包是中国软件业向国际化进军的重要途径。国家也对软件

11、产业扩大承接欧美外包给予了更大的扶持。科技部火炬中心宣布实施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简称COSEP),并且表示将重点支持100家对欧美出口软件的企业。据了解,XX年国内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东软集团在日本和欧美两大外包市场上均获成功,外包合同额达到了3500万美元。日前发布的XX-XX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XX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其中,东软集团以亿美元的外包收入,%的增长率,%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坐中国外包第一的宝座,同时东软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个软件外包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软件企业。而凭借软件本地化起家的北京文思创新和博彦科技公司,在美国外包市场率先获得

12、突破,XX年文思创新的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美元,博彦科技的营业额业达到3500万美元。 但是目前 中国 承接的软件外包项目仍然集中在日本市场,在欧美高端外包市场由于印度和爱尔兰等国较强的外包能力,中国 企业 还没有能实现大规模的突破。破解欧美软件外包市场困局的任务,我国从事软件本地化服务的软件公司将大有可为。这些本土的本地化公司10多年来一直在为美国大型软件公司提供软件本地化服务,长期实践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得到美国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完全有能力从美国市场承接更多的软件外包服务。总之,软件外包是世界软件业的 发展 趋势,我国软件业应该抓住

13、机遇,采取“两步走”的外包发展策略。从外包服务市场的区域上,把开拓日本软件外包作为第一步的突破口,第二步是进军美国和欧洲外包市场。从外包服务内容上,先从软件外包测试起步,避免与印度较强的软件开发直接竞争,扬长避短,积蓄能量,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的新兴外包市场。再者一定要记住软件外包不是我国软件业发展的目的,而是通过软件外包,学习和掌握大型软件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寻求突破。四、把握信息化机会,做大做强,打造中国优势品牌中国软件业应何去何从?这总像一个沉重的石头压在关心民族产业发展的每个人心里。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中国的软件业也迎来了复兴的机遇。随着大规模的信息化项目的拉动,规模化

14、的本土应用为一批中国软件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沃土。但当前的关键还在于没有自已的优势品牌。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论坛 ”上,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提出,中国软件业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是当前中国软件业落后世界其他软件强国的重要原因。其实,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产业而言,“拳头”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产业环境中,没有相对优势的“拳头”产品就没有参与竞争的优势。而美国等软件强国之所以比别人强大也在于他们有像微软这样的“拳头”企业。因此,曾有权威人士指出,中国软件产业要雄起,就要集中优势力量,努力造就大型软件企业,打造民族的“软件航母”。当前,东软、联想神州数码、用

15、友等国内软件企业已崛起并相继在国际世界上打开了品牌与市场。随着他们的节节探索与努力,一个个拥有中国品牌的软件优势企业有望出现在世界软件的舞台。而国家致力于信息化改造的变革也刚刚拉开序幕,一切还刚刚开始。谁能把握机会谁就能在信息化变革中占尽先机一样。看来,中国的软件产业还得把握与 电子 信息业一起同步发展!创新、规模化、打造优势品牌,中国的软件产业总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应该说,任何发展时期都要有适合的发展方略,软件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如此。但不管怎样,别忘了,人才的培养在任何时期同样重要。美国著名的IT业咨询公司IDC和Gartner的预测看,中国外包市场今后5年将以每年%的增幅递增。尽管咨询公司

16、和外包厂商认为这一数据有被高估的嫌疑,但依据保守的估计,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在20%以上。因此各大咨询巨头在中国的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从IBM在大连投资软件开发中心,到埃森哲通过技术集成和外包业务大打“中国牌”,以及毕博将两家全球开发中心放在中国,无一不验证了外包业务的巨大魅力,也让人着实感受到了这块市场上巨大的压力。那就更需要我们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品牌产业,在不断提升自己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走中国软件振兴发展之路。 参考 文献 :1崔启亮.全球化大潮中的软件业J.当代 金融 家,XX,(10).2邹奕萍.中国软件业的创新与规模建设亟待同步发展N.通信信息报,XX-11-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