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53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研究引言 近几年来,厦门市政府充分利用特区政策和特殊地理位置,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制定了相应的外经贸政策,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独特的外经贸优势,促进了厦门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促进厦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发挥现有厦门外经贸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其他港口城市增创外经贸新优势经验的研究,提出有利于增创厦门外经贸新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厦门市外经贸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厦门市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五大战役”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五个着力”的工作思路,

2、积极完善外贸促进措施,深化对台经贸,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有力推进了厦门市外经贸的较快发展。 发展现状 1.厦门市外贸发展现状001XX这十年来,厦门市进出口总额由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其中,出口由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进口由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厦门市外资发展现状 截至XX年底,厦门市历年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007个,合同利用外资累计金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金额亿美元,资金分别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49个500强公司在厦投资89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厦门市外经发展现状 截至XX年底,厦门市累

3、计核准对外投资项目384个,投资金额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万美元。投资项目中,境外跨国并购项目22个,加工贸易项目9个,矿业投资项目12个,境外贸易网点282个,境外代表处24个。对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香港、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XX年当年核准项目112个,投资金额3618万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厦门市有对外劳务资格企业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7家。 近几年来,厦门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厦门市政府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了厦门外经贸的新优势。 厦门市外经贸的优势分析 厦门市政府充分发挥特区政策及其特殊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了厦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五大主要优势

4、。 1.对台环境优势 厦门对台交流的环境优势,包括地理环境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主要体现为地理区位优势、民俗文化优势、天然良港优势和经济特区优势四个方面。厦门经济特区是大陆现有经济特区中距离台湾最近的一个,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使厦门在促进海峡两岸外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特区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台湾同胞中有70%80%来自厦门或其他闽南地区,两地所特有的方言、习俗、宗教信仰相同,厦台文化一脉相承。.口岸服务综合优势 随着厦门港口的快速发展,以及外贸服务环境的持续优化,使厦门港已成为吸引异地货源出口和进口货物集散的重要外贸口岸,异地货源出口占比超过30%。“大通关”工程推动了关贸、检贸、

5、税贸、银贸、汇贸、险贸密切协作,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人行等部门完善日常工作联系机制,为企业协调解决通关、通检、退税、结汇、融资等问题。电子口岸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善扩充的平台功能,扩大了企业及区域覆盖面,营造了宽松优越的口岸环境。.外经贸服务环境好,金融配套服务能力强 厦门市先后争取到“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有217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30亿元。还争取到“两岸食品物流合作试点城市”以及对台经贸方面的多项先行先试政策。厦门市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保理、保险、代收等金融

6、服务。目前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已经动工,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已经揭牌。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能使厦门进一步发挥厦门的优势禀赋和窗口示范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同时,在继续完善原有外经贸扶持政策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施行了出口信保统保试点、行业统保和购物卡管理办法,新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政策、重点出口企业扶持政策、进口扶持政策、台湾农产品进口扶持政策、贸易救济扶持政策、重点流通项目扶持、会议业扶持等一批商贸政策,扶持资金总额接近8亿元。.出口基地建设优势010年11月18日,福建省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商会13日在泉州正式挂牌成立。同时,福建省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公共信

7、息服务平台也正式开通。XX年初,福建根据本省外贸出口商品的结构、规模和区域分布特点,确定了首批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其中,厦门市获批2个国家出口基地和3个省级出口基地。出口基地建设,能够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同行业企业共同应对贸易壁垒,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品技改、研发,推进品牌创新,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外经贸人才优势 厦门市拥有诸多高校,包括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等等。其中,厦门大学历史悠久,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经济学、会计学等都是国内一流的学科;集美财经也被誉为“福建财经人才的摇篮”,多年来向厦门输送了大量的经贸类人才。又由于厦门自然环

8、境优美,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吸纳了许多外来人才。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更好发挥人才作业的政策,向海内外广泛招聘吸收人才。这些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厦门的外经贸发展做出了贡献。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人才使用环境,使厦门比省内其他城市更有竞争力。 二、增创外经贸新优势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夏门市外贸出口转型,增创外经贸发展的新优势,通过比较总结沿海典型城市发展外经贸的成功经验,结合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对厦门市增创外经贸新优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主要存在问题 随着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深入实施、特区扩大到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及厦漳泉同城一体化建设等都为厦门市商务发展注入了新

9、鲜活力。但是,夏门市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制约其外经贸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 1.外贸结构有待调整 商品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商品缺少自主产权,自主设计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小。 生产性企业主要瓶颈问题有设计、品牌、销售通道、售后服务、物流成本等,大部分外资生产性企业其价值体现在生产环节。内资生产性企业在价值链的延伸上有很多提升空间,但由于资金、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等多方面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流通型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价值链短,主要靠买卖差价盈利,设计、品牌、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多数企业没有涉及,这类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

10、业,其商业模式大都是简单的买卖,信用不足,融资困难。企业如何由OEM向ODM,甚至自创品牌转型有待研究与解决。 .厦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待创新 厦门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上与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厦门及腹地经济总量有限;第三方物流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企业发展规模较小, 物流功能局限于仓储、运输和城市配送等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供需结构失衡,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广泛存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有效服务网络有限,能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调配资源为客户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企业极为有限;第三方物流业态创新动力不足,对新型业态模式投入不足,盈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低。.发展服务外包缺少信息人才

11、以及外包大企业的入驻010年2月25日厦门市正式获批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是继国务院批准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城市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厦门也有幸获此殊荣。但在持续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做大厦门市服务外包份额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的缺失,尤其是专业信息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外包的发展进程。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服务外包大企业入驻到厦门,都是厦门市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急需解决的问题。.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有待提升 厦门市及周边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市场规模较小,规模产业集群不多,限制了会议展览业发展的空间。厦门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行政资源不充

12、分,与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二是厦门不具备全国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城市地位,与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的经济影响力无法比拟。三是厦门的经济地理位置不甚理想,不处在国际主航道上,城市知名度不太高。如何提高厦门会展业的知名度以及如何通过会展业的发展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厦门会展业自身的进展,从而使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也是厦门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增创外经贸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针对厦门市外经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其他港口城市的增创外经贸新优势的优秀经验,结合厦门市的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继续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良好的贸易环境是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必

13、要前提,因此,必须把创建良好的贸易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制定具有厦门市特色外贸促进政策;继续优化厦门市外贸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快建设海西金融中心;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增创人才新优势,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机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中介机构;建立并实施科学的外经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外经贸经营秩序。.着力转变贸易结构 强化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通过扶持企业延伸价值链、开发设计、品牌引入、国外认证、评选“厦门市出口名牌”等,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扩大出口品牌产品占出口额的比重。努力抓好出口基地建设。结合厦门市重

14、点规划打造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群,选择一批出口额大、增长快、有特色、占全国比重高的优势产品,如钨制品、游艇、油画等特色商品,积极申请建立出口基地,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同时,做好出口基地行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出口基地的整体宣传和推介。注重培育外贸经营新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企业的引进,扩大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流通型外贸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行业延伸,并向内外贸一体化方向整合,扩大品牌代理和场分销服务,扶持、引导流通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设计,筹建“中国国际贸易设计中心”,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流通型出口企业扩大进口贸易,重点是资

15、源类产品的进口,提供流通型进口服务,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物流基地 厦门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要加快港口一体化建设,深化大厦门港建设,全力打造东南沿海港口群;扶持临港工业、特色产业,用好保税区物流政策,做大做强港口贸易经济。鼓励流通型外贸龙头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品牌代理、区域代理的贸易型物流企业转型,制造企业分离物流服务。立足对台区位优势,推动海峡两岸港口对接,构建海西国际航运中心。拓展腹地市场,增强区域间的物流合作,大力发展“无水港”。支持物流企业创新业态模式。实施牵引计划,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人才聚焦。优化发展环境,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业向高层次发展。.利用两岸ECFA契机,扩大对台经贸合作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厦门市应充分发挥厦门市对台工作桥头堡的优势,争取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拓展对台贸易,做大做强涉台展会,努力扩大对台经贸交流。 海西经济区的建设给厦门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我们要仅仅抓住机遇,通过采取以上或者更多其他措施,结合厦门的实际,积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厦门市的外经贸事业长足健康的发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