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281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措施思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审计理念,备受审计职业界关注。银行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在其内部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治理。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目前主要应从净化银行经营的社会环境和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来进行,金融审计应在这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为目标,打击金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维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融安全是金融审计的基本任务,在审计中注意查处危害金融安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要牢固树立金融大要案意识,对以各种手段诈骗银行资金的行为予以揭露和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关注企业和个人的大额资金动向,对各种洗钱行为进行打击,目前要重点检查商业银行为拉客户,对大额现金存取和可疑资金进出不登记和报告的现象;二是要对违反各种金融法规,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查处,如通过给存款单位买车、买房、报销各种费用的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通过降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或贷款利率争夺优质客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对以虚假手段侵占银行贷款或逃废银行债务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通过打击不守信联盟用的各种违法违

3、规行为,来净化社会的信用环境。二、严格监督检查,改善银行风控体系以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为基础,促进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银行经营风险的产生与其内部控制不严、内部管理松懈是分不开的,有效防范风险,内部控制是基础。内部控制检查重点,一是在对控制环境的检查中,着重检查高级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二是重点检查授权和业务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银行的任何交易和业务,只有经过批准方可进行。但在实际中,许多风险都是越权产生的,授权检查的重点是在银行发放贷款、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上。在计算机环境下,授权和业务按规程操作尤为重要。三是评价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上述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找出内控的薄

4、弱环节,进而确定审计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三、依据经营风险,科学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金融高风险区和案件频发区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在组织审计实施时,也应该根据各项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目前审计内容重点是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和创新业务。在贷款业务方面重点检查:一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异常增加的贷款,二是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的贷款,三是贷款用途失去监控的贷款,四是贷款资料中有虚假成分和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备的贷款,五是超出偿还能力的个人贷款。在票据业务方面重点检查:关联企业互相作为开票人和收款人开出的票据;大额的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滚动签发的

5、票据;贴现资金又流回开票企业的票据等。对创新业务要重点检查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有无打着创新的名义从事违规经营。四、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为依托,创新审计模式要解决审计覆盖面小和监督滞后的问题,就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探索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要实现非现场监督,一是要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采集、转换、分析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电子数据及时传递到审计机关,由审计人员进行转换和分析;二是要设计出健全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覆盖银行在业务运行中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大额资金流向、资金清算及经营效益的信息,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三是组织

6、计算机审计人员和金融审计专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变动的金额和业务,以及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作为现场检查的重点,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以“一行三会”绩效审计为纽带,推动金融监管完善要建立一个公正、高效、透明的金融监管体系,就要充分发挥各金融监管机构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而不是重复监督。一是通过成立金融监管理事会和协调委员会,对金融机构实施联合检查等方式促进各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二是要实行信息共享,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定期地交换监管信息和行业信息,对监管中发现的不属于其监管对象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其他监管部门;三是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对“三会一行”的绩效审计,重点检查监管机构对所监管对象的整体风险状况是否了解,监管手段是否先进,监管范围和监管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来检查评价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有效性及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发挥金融审计协调沟通和高层次综合监督的作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