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351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永州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为例论文 关键词:永州;传统民间 音乐 ;可持续 发展论文摘要:在 现代 化、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大力弘扬传统民间音乐,保持其文化特色,拓宽其 艺术 视野。在新的 历史 背景下,只有坚持文化自觉、加强保护、鼓励创新、群众参与,使传统民间音乐吸收大众审美和传统审美的养分,才能使传统民间音乐在倡导多元丈化的世界里永葆生

2、机与活力。一传统民间音乐着眼于文化的地域分类,是当地人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它是民间智慧和乡土知识的结合体,往往反映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宗教、社会意识等。它既有中华民族音乐的共性,也包含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它与精英艺术的区别在于,传统民间音乐是民间普通人创造并传承的,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广大群众审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它们的存在和繁荣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断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突出强调

3、“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此,本土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成功地保护和发展它,实现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它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了。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文明观之核心所在,理应将它引至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实践。因为现代人们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 经济 发展和物质增长的问题,同时也面对文化和文明的问题,而文化和文明就离不开传统,这也正是我们将音乐的种即传统民问音乐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思考的内在

4、原因。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民间音乐这种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总体上既要有效保护,又要坚持创新,二者都不可忽视、不可偏废。 我们要实现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坚持“有效保护”,因为传统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自信力、民族凝聚力息息相关的,是联系历史与当代的桥梁,是中华民族文化立于世界文化的根本力量和原动力,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但是,随信息化、全球化、商品化的发展,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伴随着商业化、 工业 化、城市

5、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正日益散失,许多依靠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民间音乐正不断消亡,也有不少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实物和资料正在流失,让传统民间音乐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且,在音乐理论界的研究,大多数注重西方音乐的研究而轻视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在相当长时期里,音乐理论界人士有着“国乐无复调音乐”,“国乐无多声部”等错误论断,有唯洋是美、唯洋是从的表现。但是现在的调查研究表明,不仅侗族大歌是典型多声部音乐外,而且瑶族、壮族等20多个民族的音乐里都有多声部。造成这种长时间

6、的误解和误导,主要原因还是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忽视与轻视。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中华儿女去寻根思源,也有利于引导人们白己身边去发现文化、感受艺术、进而为艺术创新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要实现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坚持创新”,因为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传统民间音乐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理智、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现象,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曾在世纪之交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精辟地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念。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也是一种执着的文化迫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

7、责任感。任何传统民间音乐都应放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地域来看待和认识,因此传统民间音乐也是具有时代性。“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同他们认识的那个世界打交道,但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我们必须和我们形成的这个世界打交道”。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道理。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要在文化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始终如一地具有生机与活力,就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坚持创新。同时,传统民间音乐自身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不能被动地坐以待毙,而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我们这里所讲的“创新性”就是说传统民间音乐不能一味的拘泥于过去的时代,而要多从现实的角度,多从实际出发的去追求生存和发展。在现实中,纵观传统民间

8、音乐很多都是无奈、被动地来适应现实,创新的脚步是步履维艰,在对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在制定传承的模式方面往往是被动有余,主动不够。如果传统民间音乐还仍然只是陶醉于“复制”过去,那么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严峻挑战。在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时代眼光和世界眼光,要注重调节文化心态,重视与时俱进,敢于借鉴现代的甚至是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因此,传统民间音乐的创新性是事物自我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保持创新性是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之一。 二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又称零陵,因

9、舜帝南巡崩于境内的九疑山而得名。这里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之源, 中国 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楚文化、岭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长期交流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地域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使得永州蕴藏的传统民间音乐也积淀深厚、多样共存、特色鲜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各种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已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有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长鼓舞和祁剧,也有颇具影响的地方戏曲零陵花鼓戏,还有祁阳小调、江华瑶歌等,以及各式各样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永州的传统民间音乐,除了有传统民间音乐的共性外,还有其鲜明的地方性,

10、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作为植根于本上的传统民间音乐在沟通乡情。丰富生活等方面有着其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永州的传统民间音乐的现状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即:一方面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资源,另一方面传统民间音乐带有明显的濒危性。地域性和长时间的 交通 欠发达造成相对的分割和闭塞;经济欠发达和文化交流有限加之人口分散就构成了小范围、小规模的传统民间音乐发达状况,这一点在永州南六县地区(江永县、江永县、蓝山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民间音乐因为缺少文

11、本资料和音像资料,又造成了难以对外交流和推广。 面对当前永州市传统民间音乐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我们应主张“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积极利用,传承发展;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对策,来行之有效的实现永州市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中国 先秦圣人孔子则把 音乐 看作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表明了音乐对调理社会风尚、安顺民心的作用。千百年来,在漫长的人类 历史 上,传统民间音乐一直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伴侣,也作为一种 艺术 手段,广泛地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也蕴含着人与 自然 、人与社会

12、和谐相处的思想,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的重要资源。因此,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关注和支持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 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保护措施,建立传承机制。如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的传统民间音乐资源进行 科学 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一部分建立永州市传统民间音乐保护名录。对被列入永州市传统民间音乐保护名录的要按分级保护措施落实。还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保护和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一些有典型性和影响力的永州传统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 第二,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传统民间音乐是人民大众自己创造的文化,交融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劳作之中,带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它与广大人民群

13、众的感情联系是自然和与生俱来的,富有旺盛的生命力。评价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要看为群众提供了多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要看带动了多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之中。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目标。而评价的标准应是在于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传统民间音乐来源于群众,它也是群众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一些民间音乐创作者常常走街串巷收集素材,将社会新风、传统美德、农家趣事、家乡变化等编成既具有地方风味又切合文明主题的说唱音乐,不仅使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 教育 ,还展现了作者的个人风采,如祁阳小调等。永州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原创资源十分

14、丰富,有些地方的一些民间音乐创作者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的青睐,关键在于作品展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群众的文化迫求。传统民间音乐活动来源于群众自己生活的文化土壤,体现群众真实的文化追求,如能发掘整理,通过创新,文化上的认同必定能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继而推动传统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 第三,壮大民间传承文化的力量。传统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作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其主要的力量在于民间世代相传。不管是专职的民间艺人还是非专职的音乐爱好者,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理解都直接的来自传统的民间音乐,对传统的民间音乐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

15、相通性,他们也是在传统民间音乐传承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最根本的力量。面对当前传统民间音乐受巨大冲击的困境,社会和政府应高度关注和采取有效的办法来保护和壮大民间传承的力量。应对生活困难的民间艺人予以 经济 补助;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音乐应组织专业人士整理抢救;特别是对一些有突出特色和价值要重点资助和保护,鼓励带徒授以艺,并创造条件让优秀的民间艺人进入社区、学校和乡村表演。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地方政府可授予“民间音乐家”、“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通过命名示范进一步发挥好相关典型的传、帮、带的作用,以壮大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力量,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意识,也有利于扩大传统民间音乐的

16、影响,更有利于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发挥学校传承文化的独特作用。学校作为 现代 社会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高等院校,它在信息智能、专业普查、遗产规划及人才培训等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以“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思想为主导,真正将地方传统的民间音乐引入课堂的例子寥若晨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重在教育,学校是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年学子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当主动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让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在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中拓展自己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继承传统。 第五,努力推出一批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品。从传统民间音乐的变迁来看,它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其变化是既具有延续性又具有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