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27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国学中管理思想的探讨和研究当今的中国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阶段,对管理思想的创新要求呼之欲出,这一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企业的逐步壮大,日益显示出其要求的迫切性。下面,就国学当中最为经典的三种:儒、道、法。三家当中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探析,并联系实际提出新的管理方法。一、国学经典儒道法中的管理思想1.儒家思想中的管理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和孟子,当今社会孔学研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热潮,孔孟之道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孔子更被冠以“圣人”、“至圣先师

2、”及“万世师表”等称谓备受后人尊崇。儒家文化是我国文明的主体。在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所提出的“德政”、“亲民”,儒家经典四书中大学开篇便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儒家治世之仁。儒家思想强调礼制,孔子弟子颜回问仁是什么,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可见孔子对“仁”之见地。将此反映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便是要求企业管理层领导在对员工的管理过程里,要充分对领导精神、沟通艺术、精神文化等方式理解,大力推行怀柔政策,进行柔性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其核心有着极强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其重点在于对“仁”的把握。其管理手段推行的模式也即为:从政以德。在行使职权的过程当

3、中,要始终不忘对人本的关怀,对下属的感化,强调对人的“仁”、“义”、“礼联盟”、“智”、“信”等品质的综合培养,总而言之,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精髓,即是对自身品质修养的强调,对处事中庸和谐的强调,也同时是对整体融合的强调性管理。但儒家思想也随时代的变迁而在逐步落后,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积极进步的管理模式,孔子的弟子孟轲便对孔子的思想加以辩证,发展而为“仁政”,同样地我们在两千多年后,要对先人文化的思想瑰宝加以传承利用的同时,也要去腐存精。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儒家文化也同样存有其弊端。我国历史上,统治者轻法度、重人治,并最终基业毁于一旦的例子比比皆是。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在建国后便

4、因为过度的进行政治活动,即重感化、重人治,从而对法制建设产生了忽视,为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是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滞留不前。虽然儒家文化并非全能与当代管理完全契合,但也不能全盘其以人为本思想中精华为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力度。2.道家思想中的管理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即不治之治。这不治所指的并非放任,而是顺应自然。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生养息即是对此的印证与写照。老子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等辩证理论一方面提升了其管理思想的深刻性,另一方面又与儒家学说形成了互补的有机结合,为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通管理的艺术。道家注重对自然的遵循,实现与自然融为一体,将精神与物质有机结合,并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道德

5、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开始,顺应自然变化规律是过程,万物皆为一理。在管理方式上,道家所谓无为而治应解为,领导在行使自身管理职能时,应因势利导,不强人之所难,对下属放宽政策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当今西方所倡导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管理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同样提倡疏导、降低干预,对下属的创造性与自由性进行引导发挥,为己所用。从道家的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其对个人能力的尊重与对管理效果的追求。我国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即对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结合做出过深入研究与评述,道家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帮助及领导的教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3.法家思想中的管理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与

6、李斯等,他们主张法治天下,也是百家争鸣时为秦国最终结束战国时代混乱局面的法家的推崇者。我国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法治建设为基础的法治社会,法家思想当中的“法治”观念与我国当代社会务实、高效的社会规律与节奏相符,是现代管理人员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良好的企业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着决定性帮助,明确的赏罚规范还能对员工的行为、职业道德与处世准则进行约束,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成效。法家明确表示重“法治”而反对“人治”,所以,这种管理方式运用于企业当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法治适于治理一时,却难治理一世,纵观先秦时期,法家后人商鞅在秦国治理二十余年,使得秦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儒家经典礼记当中大同的景象在当时

7、实行“法治”的秦国却实现了,这不得不引人深思。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国破人亡,重视法家的商鞅被自己推行的法制所害死。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出,法家的法制因其过于严苛,对于管理的威严自然有所维护,厚赏之下也必有勇夫来为之效命,但是当今社会讲求的是和谐,企业文化当中的管理如果过于刻板不仅会让员工压力增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还有可能让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从而达不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情感上良好的沟通目的。理性化的管理技巧同样不容忽视,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二、国学管理思想的实践应

8、用在我国国学思想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中,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与专业技巧,重要的即是要对管理尺度的拿捏。管理者如果与员工走的过近,本意想与下属多做沟通,方便进行管理与疏导,结果却出现了走的越近,威信便越小,也便越难于管理。员工肆意妄为,不服从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这即是儒家思想照搬进管理过程的后果;如果将法家思想同样照搬,对下属严罚厚赏,员工又会因此觉得人格受辱,觉得领导不通情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理工作依然难有起色;如果将道家思想照搬,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又会让员工产生一种公司制度不规范,有碍于公司在员工心中的正规形象,管理效率依旧不佳。所以,要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就要充分理解国学思想与管理思想

9、的结合点与不足点,各取所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在公司建成之初,首推应为法家思想,建立健全严格的公司规章制度,并在上下共同对公司制度进行遵守的同时,兼以儒家思想的贯通,在此情形下创造出和谐的氛围,在基于律法的前提下进行情感化管理。做到“仁”、“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威,摄天下,以德,安天下。在企业进行上述两种管理模式逐渐驾轻就熟后,再将道家思想融入其中,推崇“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多数人认为道家的思想过于消极,对管理有着不良的影响,但其实不然,道家的哲学讲求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进入此阶段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自行运转,有着强大的自我管理机制,强大、坚不可摧的企业堡垒。这三种思想独立运用在管理模式当中都存在片面与不足,若能够有机结合,其威力方能显示。三、结语综上所述,如果希望企业管理更上层楼,那么以法治作为良好开始,以人治作为根本思想进行安抚,以无为而治作为根本目标长久发展则定能成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