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3404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编写体系改进的思考 【关键词】 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 发展 快、深、广,免疫学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 内容 相互穿插,教学内容几乎浑然一体,是教学难的根本所在。好的教材是做好免疫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基本上是按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及 应用 的顺序编写的,其中免疫学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和重点,安排和编写好这部分内容

2、是编写好全教材的关键。 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供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至今已有四版。第一版编写顺序为概论、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免疫调节及临床免疫等章节1,第四版为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临床免疫、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等六篇2。近期国内出版的其他供医学院校本科专业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础部分也基本遵循了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这种编写体系3,4,实际上这种编写体系是传统的“抗原、抗体、补体”编写体系的延续。应该讲这种编写体系在20世纪基本适应了免疫学的发展水平及免疫学教学的传统习惯

3、,有利于教学。但是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了解,进入21世纪这种编写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免疫学教学的深化和质量提高,不适应与国际优秀教材接轨58。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医学免疫学教材,下面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加以 分析 ,供同行商榷。 1 按照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编写免疫学基础内容 基于免疫学教材内容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混杂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免疫学基础部分的编写顺序和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会增加教学“内耗”及难度。 在免疫学基础部分我们废除了传统的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编写体系,改为

4、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的编写体系,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免疫应答机制的关键环节已基本清楚;医学本科生在 学习 免疫学之前已对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第六版组织学和胚胎学9中已有基本介绍,对学习免疫学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体系编写免疫学基础部分的时机已成熟。 这样的编写体系有以下优点:与免疫学基础的核心内容,即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效应的应答过程合拍,符合认知 规律 ,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可强化这些概念。有利于教师系统组织和深化教学内容,减少前后概念、内容混杂的干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

5、高,有利于教学继续深化改革。免疫识别是理解免疫应答的首要 问题 和关键所在,该内容的最先讲授,是更好理解免疫效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的基础。再把免疫效应机制放在免疫应答之前讲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清、讲好免疫应答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便于教学内容的综合和 总结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重点 教材编写中除注意教材的 科学 性、先进性之外,为了便于学生自学,还特别强调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内容的逐步深化,注意突出重点。 我们的医学免疫学教材10按“免疫学概述、抗原与识别、免疫效应机制、淋巴细胞成熟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临床免疫”五篇的主体结构顺序编写,并通过每一篇的简介,将

6、整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处理使教材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既保持了所授内容的整体性,又便于突出重点,以便深入地介绍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免疫应答最突出的特征是免疫识别,是了解免疫应答及效应机制的基础,也是对临床许多疾病采取免疫学防治措施的切入点。我们在教材中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按抗原抗体提呈抗原的膜分子抗原加工和提呈抗原受体和膜辅助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顺序进行编写,可使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层层深入,有利于授课内容的系统组织和讲授,使学生对免疫识别逐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免疫应答部分将淋巴细胞成熟放在第一章,重点是要解决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多样性发生和克隆表达、克隆选择与自身耐受、淋巴细胞

7、亚群发生及其特性等问题。这些既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问题,也是免疫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也可以说这一章中主要讲授的是不成熟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放在第一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对成熟淋巴细胞的抗原应答机制进行深入讲授,有助于学生对免疫应答有更系统地了解。 在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中,通过讲授免疫应答的基本特性,加强了基本概念的介绍,有助于克服随后教学的难度,以及对免疫学教学主要内容的初步了解。 注意教材 内容 更新和衔接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对于 发展 迅速的免疫学学科更是如此。根据免疫学的重大发展及教学要求,有选择性地增加和加强部分教学内容是必要的。在“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中

8、增加了皮肤免疫系统的内容,在“提呈抗原的膜分子”和“抗原加工和提呈”的章节中增加了CD1分子的介绍。在淋巴细胞亚群中加强了调节性T细胞和初始、效应、记忆性T、B淋巴细胞的介绍,增加了B2亚群B细胞的内容。免疫应答中增加了免疫平息的内容,加强了细胞凋亡对免疫调节的介绍。在固有免疫识别内容中加强了TLR的介绍。免疫效应中加强了Ficolin介绍,增加了抗微生物肽、急性期蛋白等内容。在免疫调节中增加了饮食、锻炼、衰老等因素对免疫功能的 影响 。这样处理加强了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也便于学生自学及 问题 的较全面了解。 注意各章内容衔接和过渡,例如,在抗原一章注意抗原表位与T、B淋巴细胞识别的

9、关系,在抗体一章注意抗体与BCR的关系,抗原加工和提呈中注意介绍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特性。另外,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实验依据,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 和记忆,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加深理解。 在每一章之后都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及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 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图表及附录制作 加强图表制作,做到图文并茂,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便于教学、学生自学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编写教材时我们特别注意加强图表制作,注意图表与内容的统一。全书共绘制约230幅图表,有助于问题的说明、了解和总结。 免疫学概念多,是困扰学生 学习 的一个

10、重要问题,在附录中增加了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汇编,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专业词汇。 以上是我们在编写医学免疫学教材时的总的思考,这样处理的总目的是通过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的改进,使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和顺序更加协调、合理、系统,更符合认知 规律 ,便于教,便于学,并便于学生自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为教学的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要编写出一部好的教科书非常不易,需要有关方面、第一线教师和专家充分论证、实践,不断探讨,不断改进。 【 参考 文献 】 1 郑武飞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孙汶生医学免

11、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龚非力医学免疫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 科学 出版社,高晓明医学免疫学基础(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Roitt I,Brostoff J,Male ( 英文 原版,6th Ed)M.北京:科学出版社,XXRoitt IM,Delves s Essential Immunology(影印版,10th Ed)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XXAbbas AK,Lichtman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英文原版,5th Ed)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邹仲之组织学和胚胎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翟登高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