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711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_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社区论坛看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理论假设与经验研究 内容 摘要 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逻辑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区论坛得以形成和运行就是各行为主体寻求自利而进行博弈的结果,但同时这种博弈又是一种正和博弈一荣俱荣。社区论坛的实质是一种通过协商对话达到利益整合的机制,它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公民 社会 的发育,进而推动社区自治的进程。 关 键 词 社区论坛 正和博弈 利益诉求 协商对话机制 一、 理论

2、阐述 1、社区论坛概念 从辞源学上讲,论坛是指对公众发表议论的地方,如特定的会场、墙报、报刊的专栏等,主要是一种空间属性。而社区论坛更侧重于制度层面的涵义,是指社区成员、政府之间自愿与平等地组织起来参与社区性公共事务讨论、议事、评议、监督的一种面对面协商对话机制1,其价值在于:表达社区成员的利益诉求;为社区成员提供介入公共生活并形成新公共生活习惯的渠道;延续、传播和深化“社区声音或话语”,形成社区认同感;从而解决社区实际 问题 。 、社区论坛是各行为主体多重卷入的“利益场” 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有着各自的偏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理性“经济人”。“经济人”顾名思义,是市场培育下的自利人,精于成

3、本与收益的 计算 ,在做出某一具体行为时,总是力图寻求最大限度的利益。在社区论坛中,各行为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居民维护自身权益,解决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实际问题;社区组织希望减轻来自政府和居民的重压,摆脱“双重投机漩涡”,以增强自身的自主性;缓和社区与政府的冲突,政府组织以此给自身卸压和“争政绩”;辖区单位则希望加强与政府、社区的互动关系,以塑造自身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为寻求自身的利益诉求及其最大化,各行为主体之间展开博弈,同时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各行为主体在论坛中不同的行为模式:社区居民是论坛的主角,论坛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社区组织主要是“中介者”角色起沟通政

4、府与居民的桥梁作用;政府组织是执法者,把论坛上形成的意见付诸实施;辖区单位更多的是参与,即“伴舞者”角色。简言之,参与论坛的协商对话是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组织和辖区单位等各行为主体自利内在要求的外在行为表现,各自的行为动机决定了各自的角色行为。 、在社区论坛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展开的是一种正和博弈 “博弈”一词来源于棋弈、桥牌及战争中所使用的术语,在 英文 中,game即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下的活动,进行游戏的人的目的是使自己“赢”。简而言之,博弈是指参与人从各自的动机出发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2,即关涉是各参与者在冲突和竞争情况下为如何寻求最大收益的问题。在社区论坛中,各行为主体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

5、诉求而进行各种行为博弈,但同时这种博弈是一种正和博弈,即行为主体在追求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即所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3。在论坛中最终的博弈结果便是社区问题的解决,促成各行为主体自身利益诉求的实现,也即通过社区论坛各行为主体达到互惠、多赢的格局。从偏好-行为-制度三者的关系来看,各行为主体的自利偏好决定了他们在论坛中所处的角色,而社区论坛正是他们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社区论坛中所取得的绩效,对于各行为主体来说都是共同品或俱乐部品4,只要参与都能从中获取利益。 上述理论框架可以用下图表示: 二、案例验证 为了更好地论证上文所阐述的相关理论假设,本文以武汉市W社区水产品市场问题的解决为个案,通过剖

6、析各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在论坛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验证。 水产品市场问题的由来 W社区地处武汉市商贸中心,是典型的商居混合型社区,便利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个体户在该社区的水产品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社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给社区带来了一系列负面 影响 :水产品市场附近的路面污水漫溢,垃圾曝露;经营户杀狗屠羊使得血水横流,嘈杂的牲口凄惨叫声;刺鼻难闻的臭味遍布社区各个角落等等。这都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容貌,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多年以来,水产品市场所带来的副效应并未引起各方的关注,也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然而它最终在一次“蛇患事件”中全面凸现出来:在XX年夏天,该社区

7、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卖蛇生意十分红火,吸引了多家做蛇生意的个体户。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他们只在市场内租了一个很小的摊位,而将成批进来的蛇货放在自己在社区旅店内里租住的房间里。由于管理不善,经常有蛇爬出笼子,跑到街上,爬到电线杆上,有的钻进了居民的房子里;一些胆小居民因受蛇惊吓而得病。蛇的出现,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不安和恐惧,引起社区居民的强烈不满,导致了社区的不和谐。 各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模式 根据参与论坛主体的不同,分别对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组织和辖区单位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模式进行了阐述。 1、社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论坛的“主角” 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 一般情况下,个体居民只会注重个人自身的

8、利益,而不会去关心社区公共事务。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也具一致性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也能达致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即所谓的“大河有水小河满”。贝克尔也认为“人类行为不能被条块分割,这种分割认为人类行为有时基于最大化,有时不然所有人类行为均可视为某种错综复杂的参与者的行为使其源于一组稳定偏好的效用最大化”。5特别是在一个较小的集团中、存在重复博弈以及有选择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要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必须采取集体行动。 在W社区,水产品市场问题已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期间有过许多无助的居民个人向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解决问题;有的居民还与个体经营户进行协商,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从中说明水产品市

9、场问题不但影响社区居民集体利益,也影响个体居民的切身利益。然而经过多次的试错,许多居民普遍感到单个居民是“一个个散状着的马铃薯”6,其呼声和力量太弱小,难以与其他个人与组织进行抗争;而通过社区论坛可以把无数个弱小的个人呼声转换为强大的集体呼声,以争取和维护自身权利。正是这种个体与集体双重的利益诉求促使社区居民自愿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动,加之一些社区骨干分子的动员和组织作用,要求解决水产品问题共同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形成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的共同目标把水产品市场搬出W社区,还以社区原有干净、宁静、和祥的社区面貌,恢复居民正常的生活。 社区居民的行为模式 社区居民是社区论坛的发起者,也是主要的参与者,论

10、坛的良好运行主要就在于居民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力;同时社区论坛的着力点也在于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社区问题。在整个水产品市场问题中,社区居民始终是论坛的“主角”,采取各种积极行为。首先,在整个水产品市场问题的前期行动中,大部分居民团结一致,多次向居委会反映了实际问题,据居委会居民求助记录显示,在论坛召开之前居民共求助过12次;同时还向政府部门进行反映意见,前后有过多次的行动;其次,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共同推出自己的代表进行与肇事者进行私下协调,但收效不大;再次,社区居民就水产品市场问题推动论坛的召开,先后共举行了4次论坛,居民自行推选出32名代表参与每次论坛;是次,在论坛

11、中上,参与论坛的各位代表积极献言献策,据我们所统计的资料显示居民提出的带有建设性的建议达20多条;此外,未能参与论坛的居民密切注意论坛的进展情况,并对论坛上达成的共识的开展情况进行密切的监督。 就W社区水产品市场问题特别是“蛇患事件”中可看出,居民就是以论坛为平台充分发挥“话语”的功能,从而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效果。哈贝马斯曾说过:“话语具有统治功能。话语产生一种交往权力,并不取代管理权力,只是对其施加影响交往权力不能取缔公共官僚体系的独特性,而是以围攻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7总之,居民是实际的主要受益者,对他们来说,支持和推动论坛的 发展 是受其自利的动机所驱使。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

12、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但在原有的产品或服务供给机制下,居民与提供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存在知识问题也即信息不对称,结果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因而居民也越来越愿意通过社区论坛这种“集体选择”的方式来维权,且也是很成功的。 、社区组织:摆脱“投机漩涡”困境论坛的“中介者” 社区组织的利益诉求 在社区四个主体组织中,居委会是论坛的主要参与组织。依据居组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中,居委会与其说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还不如说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半官方性”作为但作为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它的基本功能是代替政

13、府组织进行管理,代替公益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半民间性”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基本功能是民意表达。但正是这种法定角色与事实角色的冲突使得居委会陷入双重委托人设定的“投机漩涡”。8 因此居委会希望借助社区论坛来化解“两难困境”:一方面,居委会可以通过组织召开论坛把居民的注意力转移,转卸责任,避免社区与居民的冲突。就水产品市场问题而言,居委会不是一级政府组织,因而没有执法权,针对居民的求助,居委会无法满足其需求。但居民更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这就容易使得居民对居委会的不满和不信任,正是在面临这种困境下居委会主持召开论坛,得以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居委会具有居民的代言人身份,通过论坛的形式把单个居

14、民的力量转化为社区居民集体的力量,可以增加同政府组织进行谈判的筹码,从而抵制政府下派行政事务和从政府组织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 居委会的行为模式 但由于居委会与政府组织之间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特别是政府部门管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帽子和票子”,使得居委会既希望居民集体起来与政府抗争,却又不敢公开的支持居民。这种矛盾的心态决定了它在论坛中的“中介者”角色,主要是进行政府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在水产品市场问题中,居委会的具体行为如下:应社区居民的共同呼声居委会主持召开论坛,并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论坛;同时居委会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只派出人员听取论坛的讨论而并不发表自身的意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做论坛记录;

15、并就论坛上各方达成的共识或意见报送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论坛的形式让政府组织了解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让政府组织理解居委会的难处,促使政府部门作出果断的决策,从而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3、政府组织:自我卸压、争政绩论坛意见的“执行者” 政府组织的利益诉求 政府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一直以来政府都是从自身是无限理性的和全能的完全了解居民的需求行为逻辑出发,倾向于向每个社区提供同质性或普遍性的产品。而实际上这种社区行政化是一种不 经济 的、不可持续的社区 发展 机制:一方面社区行政化会增大 社会 成本而减低整体效益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大政府会延迟或挤压非政府组织生长空间和活动能力,民间资源和民间力量得不到发展和利用。9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政府很难对社区居民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需求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反应,即使提供产品也是“吃力不讨好”,政府的所作所为并不为居民所认同,相反,居民不满呼声却是与日俱增。在不断的“碰壁”之后,以及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出发,政府越来越愿意与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从而做到“通功易事”。就水产品市场 问题 发生以来,街道办事处每周接待该社区居民上访和投诉就多达10起,给它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是政府组织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